基础教育,提高高中教育竞争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力争到年,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0%以上,高考二本上线率达到20%以上,高考上线率位居全市前列,名牌大学录取人数实现较大突破。县一中和县二中作为我县主要的高中教育阵地,要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知名品牌学校。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联系得最紧密。培养一个技能型人才,可带动一户人家致富;培养一个发展型人才,可带动一方人致富。我县每年有4000名的初高中毕业生步入社会,加强对他们的技能培训至关重要。我们要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建设”的理念,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不断创新教学环境、专业设置、教材应用、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一要探索办学模式。积极整合资源,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扩大办学规模,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要以县职业中专为依托,整合县农广校、电大以及劳动、农业等部门资源,组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推荐就业、技术推广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二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氛围,面对市场调整专业结构,围绕县内外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推动职业学校专业动态设置,开展品牌专业创建活动,打造3-5个拳头专业品牌。打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操作,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形成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提高职校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增强职校的吸引力。三要突出培养重点。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鼓励和引导他们接受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提高其就业创业本领;立足服务农村经济,将农业技术培训与科技示范户建设相结合,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使青壮年劳动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紧密结合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工业集聚区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城镇建设实际和劳务市场需求,实行校企联合、校村、校际联合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订单培养、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1至2门实用生产技术、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一项能在城镇创业、就业的技能,实现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尤其要加大对外联系,依托发达地区和我县劳动力重点输出地,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实训基地,提高我县劳动力队伍的就业竞争力。
(五)鼓励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不仅是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更是教育改革的催化剂。要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和“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教育布局结构,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的原则,积极吸纳和利用社会资金兴办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学校,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办学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依法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在评先选优、招生升学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建立健全民办教育资质审核、质量监控和督导评估体系,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监督指导、财务审计和宏观管理,促进民办教育依法办学、稳步前进、规范发展。
三、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提升教育质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