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各部门、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按照《东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年灾后恢复生产工作的意见》(东府办143号)的要求,统一思想,精心组织,积极开展抢险救灾、排涝补种、生产自救等工作,尽快恢复灾后农业生产,实现冬种瓜菜面积不减、产量不减、销量不减、农民收入不减,确保大灾之年夺丰收,确保完成各项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指标。
(三)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组织技术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指导、培训和服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搞好科技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110作用,开展视频讲课、技术讲座、技术咨询,印发技术资料,播放vcd技术光盘等,将先进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积极引进和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良新品种,用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取代传统退化的旧品种,重点在提高品质上下功夫。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力争全市推广瓜菜塑盘育苗和营养袋育苗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大棚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瓜菜地膜覆盖栽培面积4万亩。加强瓜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力争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组织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供应。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牢固树立“质量重如泰山,质量重于数量”的理念,把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瓜菜产销的头等大事摆上重要日程。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开展以农药、种子、化肥为重点的全面清理整顿,从源头上保障瓜菜质量安全。加强农资使用环节监管,对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逐一检查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记录和库存情况,坚决杜绝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二是加强生产环节的指导和监管。加强对生产基地(特别是大田洋)生产全过程的监管,指导生产者建立田间生产档案,禁止超标使用农药,严格掌握采收安全间隔期。搞好产地环境治理,防止环境污染。三是加强瓜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充分发挥各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站作用,对进入市场销售的瓜菜进行农药残留抽检,定期公布抽检情况,绝不允许农药残留超标的瓜果菜产品上市销售。四是加强瓜菜质量监管网络系统建设。把质量监管工作信息化和计算机化,实现全市联网,动态监控。
(五)加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扩大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全市建成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25个、15万亩。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企业+科技+农户”等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与带动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自觉接受和使用标准,把农业标准的使用和推广贯穿于生产流通各个环节。育苗、运输各个环节,要严格执行技术规程,用标准来控制产销全过程。抓好瓜菜标准化示范区、示范洋和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六)加强应急机制和信息服务。抓紧研究制定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以不变应万变。一旦出现苗头,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反应快速,处置有力,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认真做好产销信息服务工作,密切关注瓜菜产销动态,每日编发产销信息,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渠道发布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广大运销商和农民提供信息支持。
(七)全力以赴办好“冬交会”的参展工作。要借助参展“冬交会”这一平台树立东方农产品形象,大力招商引资,签订订单,促进农产品的产销衔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要在创新上多动脑筋,在布展面积、展示内容、客商邀请、订单签约、馆外活动等方面下功夫,展出本地区的特色优势,把最精致的产品和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