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在北京举办的“促进性别平等,实现共同发展--再聚北京”——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暨“中国妇女十年发展成就展”的有利时机,省妇联和相关州市妇联密切配合,围绕“云南、民族、文化、女性”的特点,精心组织了以反映云南妇女参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展览。展览特色突出,设计新颖,赢得了全国妇联及海内外嘉宾的高度赞誉。云南展团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设计制作奖”。通过展览和以展览为契机的大量宣传报道,充分展示了云南各民族妇女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了云南妇女的良好形象。各地妇联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北京+10”系列活动。
二、提高了团结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各级妇联紧紧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促进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为重点,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着力点,深化“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和巾帼社区服务工程,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继续加大小额信贷实施力度,精心打造妇联小额信贷传统特色品牌。各地想方设法拓展筹资渠道,扩大小额信贷规模,规范和完善小额信贷管理、运行措施,在已运作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8000多万元的基础上,又与省扶贫办、省农行合作,在10个州市的42个县争取以妇联为主实施小额信贷计划资金4518万元,年末贷出3600余万元,帮助城市和农村贫困妇女发展种、养殖和加工业等,运用小额信贷工作模式,使更多的妇女受益,实现发展。
积极推广巾帼社区文化项目试点经验。紧紧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项目试点工作,并将项目实施县扩大到11个州市的14个县,帮助民族地区妇女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既丰富了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帮助妇女找到了增收致富门路。项目实施以来,已带动8000余名妇女实现增收910万元。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已在全省推开。
努力打造妇联家政服务品牌,以此为龙头,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下岗女性创业再就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和服务。全年各级妇联共组织输出女劳动力6.44万余名,部分州市积极开辟就业岗位,帮助下岗求职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以实施妇女发展循环金、香港扶贫基金、母亲水窖、母亲沼气、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等各种扶贫项目为着力点,加大对农村妇女实用技术的培训,全年各级妇联共举办培训班16694期,培训妇女 202.47万余名。积极创建巾帼科技示范村和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扶持了一批以妇女为主的农村科技示范户和下岗创业领头人,辐射和带动更多的贫困妇女和家庭增收致富。在女职工较为集中的行业,大力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先争优活动,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春蕾计划”不断拓展。全省多渠道筹集资金919.2万余元,新建春蕾学校10所,搭建春蕾桥4431对,受助女生1.15万余名。省妇联、省儿基会创新工作思路,将“春蕾计划”延伸到5所高校,今年有5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女大学生获得“优秀贫困女大学生奖学金”共计55万元;普遍开展了“三八连心桥”挂钩扶贫结对送温暖活动,投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