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工作指导意见 >> 正文
机关效能建设意见

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求实意识,使广大机关干部自觉践行诚实守信、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抓好对机关干部的培训工作,加强现代市场经济、公共管理、国际通行规则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坚持凭实绩用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在机关内部大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环境,采用公开招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聘任制等选人用人方式,真正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科学用人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加强作风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提倡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到重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持依法行政,照章办事,反对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等问题,确保职能到位。坚持执政为民,反对与民争利,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问题,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从严治政,反对自由主义,切实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软弱涣散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切实解决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问题,确保言路畅通。要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改进文风会风,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创新改革、转变职能、从严管理”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逐步形成比较完善且操作性较强的机关效能建设制度体系。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具体要完善落实以下制度:

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每个部门、科室的职责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服务承诺制。以便民、高效为原则,结合各单位工作实际,从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服务质量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承诺内容和标准,向群众公开。

限时办结制。所有审批事项必须实行限时办结,机关内部的政务运行,必须规定完成时限。

否定报告制。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行政事宜过程中,对申报事项给予否定的,必须将否定情况及理由书面报告上级备案。 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

办事公示制。对机关的办事制度、程序、时限、纪律、要求、岗位人员职责等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首问责任制。首位接受询问的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主动负责地告知询问事项并引导询问人到承办处办理。

效能考评制。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套科学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评办法,对公务人员实施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

责任追究制。机关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的,按照其危害后果依法追究其政治、经济和法律责任。

(四)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管。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坚决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按照“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治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团市委机关效能建设意见
       建筑工务局机关效能建设意见
       市直属机关委员会机关效能建设意…
       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意见
       县环保局落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意…
       县委县府商贸经济意见
       公司[商业银行]存款意见
       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意见
       乡镇年组织意见
       物价局机关效能建设意见
     
    漂亮校园我家学生演讲稿集萃
    文书保密制度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第一…
    小品"六合彩"罪过
    县委常委议军会议讲话
    普法教育及依法治理要点
    建设局半年总结
    公安分局计划
    总公司文明单位创建与管理办法
    乡镇中心小学校教育科研安排意见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方案
    机关作风问题投诉处理实施意
    机关作风效能整顿工作方案
    四个主动强化效能建设实施意
    交通局推进效能建设实施意见
    环保局狠抓效能建设工作意见
    建设清廉型机关工作方案
    五型机关创建实施意见
    财政局以评估促效能工作指导
    狠抓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
    工作指导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