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各级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缺乏*专属性的检验方法,给鱼龙混杂以可乘之机。二是*类产品的标识和声称与内在品质不一致。一些标识为*(枫斗)的产品并非*,而是其它种类的石斛产品,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三)监督管理方面。管理体制不顺,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管理乏力。以植物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其质量不仅取决于生产质量的控制,也取决于原料质量。但目前从种植源头到加工生产直至终端销售,分别由农业、经贸、工商、质检、食品药监等多个部门分头管理,职责不明,责任不清,越位和缺位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推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措施
我省*产业总体发展目标是:建立起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原料的种植和生产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产品创新、质量可控、品牌效应明显,热销国内药品和保健食品高端市场,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争取到2010年,种植基地面积达8000亩以上;产品销售产值达7亿元;培育销售产值1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3—4家。
(一)完善*种植业的管理
1、着力发展*规范化种植基地。充分发挥杭州、金华、台州等*主要产区的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种植规模和配套的组培苗培育规模。
2、推进品种认定和基地gap认证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开展*品种认定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食品药监部门申请gap认证。省经贸委、科技厅、农业厅等部门,对*种植品种通过省级认定和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的生产企业,在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
3、强化种植基地管理。加强对新申报*类保健食品品种植基地的核查,严把产品注册审核关,对无基地来源的产品申报不予受理。企业在建及新建省内外*种植基地,应向省食品药监局备案(含建设地、规模、技术等内容)。建立种植基地的有关信息档案,加强日常监管。企业进行加工生产,不得使用未经备案确认的种植基地的原料。
(二)加强技术攻关和质量管理工作
1、推进*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一步提高种苗的大田成活率和亩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为扩大种植面积提供技术保障。
2、加强*质量标准制定及检测技术攻关工作。支持企业联合科研单位从性状、显微、dna分子以及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等方面开展质量标准难题攻关,研究制定一整套质量标准。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等部门形成合力,加大对质量标准研究的支持力度。
3、加快产品和工艺技术创新。进一步开发*系列新产品,开发不同组方成份、不同剂型、不同价位的保健品,满足百姓用药和保健需要。应用先进适用的提取加工技术改造传统提取加工业,提高*提取加工水平和质量水平。
4、严格企业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药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建立严格的生产原料采购、生产记录、产品检验等管理制度,完善相关台帐。
5、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品牌。重点培育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武义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