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已经拓展到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和法律援助等方方面面;救助方式也由过去那种钱多多给、钱少少给、没钱不给的临时、随意性做法和走家串户的人工操作,代之以科学的救助标准、规范的工作程序、稳定的资金渠道和社会化的管理。城市社会福利工作已经由单纯服务于集中供养对象转变为面向以老年人为重点的全体城市居民,而且管理体制、投入渠道、服务方式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全体城市居民关心参与和得到实际利益的事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福利事业。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也已经由单一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拓展到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在内的所有民间组织,而且实行双重管理。这些民间组织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关联党委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特别是城市社区建设,不仅包括民政部门主管的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会福利、民间组织管理和老龄等工作,而且包括文化、卫生、体育、教育、治安、环保等工作,可以说城市基层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内容全部包含其中。因此,创新民政工作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各项业务,发挥整体优势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履行民政工作职能的必由之路。
整合城市民政工作是改革和强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现代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要求政府充分发挥宏观管理职能,协调各系统、各部门的关系,整合全社会各种资源,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监管和服务,组织引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产生理想效果。民政部门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组成单位,在城市基层社会事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老龄工作、收容遣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项工作都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要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不仅要对自己主管的各项工作统筹规划,进行整合,使各项工作相互促进,而且要履行协调职能,发挥牵头作用,在城市社区建设的层面上组织引导好各种社会力量。民政部门整体推进城市民政工作,就是为城市管理工作服务,同时也是借助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加快城市民政事业的发展。
整合城市民政工作是满足城市居民服务需求的需要。如果简单地概括民政工作的职能,我看就是"管理、服务"四个字。由于民政工作的群众性特点十分突出,必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使群众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通过管理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随着城市居民生活向社区的回归,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要求不再像过去那样简单,而是要求社区服务是多功能、全覆盖的。十多年来,我们的社区服务一直朝着整合的方向探索前进,从为社区的民政对象服务到便民利民服务,从单一的临时性服务到建立综合性、多功能、一体化的社区服务系统,再到运用数字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化服务网络,都是朝着综合方向发展,体现整合的特点。实践充分证明,只有走整合之路,才能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总之,城市民政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履行好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职责,就必须走整合之路,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整体水平。
整合城市民政工作,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民政部门负责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承担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指导社区建设的任务,这是我们整合城市民政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我们可以利用社区平台,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依托,把城市各项民政工作落实到基层。二是多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中,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放在社区,开展居民自治,发展社区服务,一些业务工作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老龄工作等在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为进一步整合城市民政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