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要把冬春水利建设及水毁工程集中整治修复作为今冬明春农业农村工作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来抓,加快动员部署,制定实施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全面掀起冬春水利建设及水毁集中整治修复的高潮。同时,各地要建立和完善行政领导负责制,形成政府主要领导重视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水利部门为主抓,各有关部门配合抓的良好机制;对重点工程,要派人挂钩负责,并落实责任追究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科学制定规划,确保建设质量。各级水利部门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加强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本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抓紧开展水毁修复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特别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努力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性,使农田水利设施的功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各地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要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投标制”,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要实行招投标,其余工程也要坚持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选择好施工队伍,把好资金关、材料关、制度关、验收关等;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严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省水利厅拟在第四季度开展一次全面检查,请各地做好相关准备。
(三)多方筹措资金,持续加大投入。各地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利投入新机制。一是加大财政对水利投入。各县(市、区)要加大对水利财政的投入,根据冬春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需要,落实好资金盘子,确保落实到位。二是尽快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各地要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精神,尽快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以“民办公助”的方式扶持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促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整合部门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规模大,投资主体多,发改、财政、水利、农业、烟草等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拓展民间投入。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调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五是增加规费投入。加大力度,依法足额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堤防维护费、水资源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水土流失补偿费等规费,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六是引导群众投入。通过政府投入引导,积极发动受益广大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民自愿及通过“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前提下,对政府支持建设的农民受益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可以村级为单位进行“一事一议”筹资及投工投劳。
(四)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建设机制。各地要进一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要重视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抓紧做好国有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水管单位的运行经费及工程的维护经费。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要鼓励发展农村用水合作组织,学习明溪、永安等县(市)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农村用水合作组织,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管护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管护责任主体、责任人及管护费用,促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