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科技投入不断增长,但与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仍不相适应。科技投入的总量与强度不足,投入方向与结构也不尽合理。“十一五”期间,我省要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把科技投入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一、进一步明确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四谋发展”为实践主题,以“四个重在”为实践要领,以“四个关键”为工作要求,着眼于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科研院校科技投入为主体,以银行信贷、资本市场融资和风险投资为支撑,以引进外资和社会集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切实保障科技工作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主要目标:按照《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和《福建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大幅提高企业科技投入,多渠道筹措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投入,不断扩大社会科技投入,到2010年全社会科技经费总投入达400亿元以上,全社会r&d投入达到200亿元左右,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左右。其中,以企业为主体的其他社会科技投入达18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r&d经费占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
二、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带动作用
(三)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和《福建省科技进步条例》的要求,加快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政府采取增加财政投入、实施税收优惠等多种措施,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增强政府调动和优化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各级政府要把科技投入列入预算保障的重点,在编制年初预算和安排当年度超收预算时,应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保证每年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年增长幅度,逐步提高财政性科技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十一五”期间,省级财政安排的科学支出和科技三项费用以2009年初财政预算4?郾25亿元为基数,继续保持每年递增10%;省直各有关部门掌握的省级预算内专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也要根据需要适当增加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的相关专项安排,并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省财政资金要有效引导省直各有关部门将项目资金更多地向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集中;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也应参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和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