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点。三是狠抓生态家园示范乡镇、“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村、“乡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投入力度,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五、抓好农田水利、乡村公路、烟水配套工程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重点抓好溪丘湾乡白湾村优质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财政局牵头,农业局、水利局等单位配合,结合新农村建设,打造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认真组织完成总投资1000万元、惠及25758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好东壤口镇上垢坪村水库渠道整修项目(小农水公益项目),整修渠道4200米,总投资2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重点抓好已建乡村公路的改造、升级和养护,由交通局牵头,会同各乡镇人民政府完成今年75公里的通达工程和二零零八年180公里通畅工程的路基整修任务,不断提升村级公路的质量和等级。认真抓好库区二期移土培肥工程,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成封山育林建设任务2.8万亩,强化森林管护,对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进行补植与抚育,确保天保工程的建设成效。抓好烟水配套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进行区域规划布局,并明确对已建工程的责任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六、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品牌开发,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
在建好绿葱坡白萝卜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玄参gap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启动魔芋标准化示范区和柑桔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选用安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综合防治病虫害,确保农产品安全和质量标准,尽快普及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所有板块基地和龙头企业的产品都要实行无公害化,力争今年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个。要积极培植品牌、整合品牌,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加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启动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
七、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培植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有市场竞争力、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每个农业产业重点扶持1—2家企业培植成为骨干企业,促进产业链的延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业在加工流通中增值。按照“建设大基地、培植大龙头、创造大品牌”的思路,实行“一个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个特色品牌”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企业管理标准化认证,重点抓好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qs认证。加强政策扶持,指导企业加强管理,为企业提供政策法规、科技、市场信息咨询;财政产业化专项资金、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等倾斜于重点龙头企业;采取措施,扩大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资本金规模。继续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八、创新劳动力转岗培训方式,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发挥国家阳光工程项目、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划等项目的酵母作用,切实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拓宽农民转岗就业培训渠道,全面完成今年的培训任务。借助各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