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蔬菜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业主投入为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财政适当补贴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蔬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坚持以市场运作、项目招标的方式,重点投入到基地乡镇。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倾斜和投入蔬菜产业。
(三)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努力探索建立蔬菜产业风险防范机制,规避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按照业主自筹、企业投入、政府补助的办法,设立蔬菜风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积极探索蔬菜商业保险,规避蔬菜生产风险。各乡镇、部门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制定自然灾害防治预案,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措施。
(四)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对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专业批发市场的启动资金和硬件设施配套,县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凡在县内从事收购、运输的蔬菜大户减免相关费用,重奖蔬菜加工出口创汇单位。加大执法力度,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蔬菜营销环境。配套相关政策,完善蔬菜营销“绿色通道”,创造良好的蔬菜流通环境。
(五)支持创建特色品牌。积极组织优质蔬菜品种参加农产品博览会,进一步加大整体推进xx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的力度和范围,对无公害蔬菜品牌的申报、评定和广告支出等费用由县财政予以补助。
五、工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成立xx县蔬菜产业发展指挥部,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并抽调精干力量具体负责相关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领导和办事机构,安排具体人员抓蔬菜产业。
(二)部门协作,形成合力。蔬菜产业发展涉及的相关部门,要在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按照各自的职责,紧密配合,整合项目,增加投入,加强监管,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共同推进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邀请专家教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调查研究,对蔬菜重点生产基地、品种布局、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科学规划。坚持高标准、高规格做好规划,指导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要大力推广设施栽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工厂化育苗,切实提高我县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水平。要发挥区域特色和基础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的重点品种。要突出创新发展,广开思路,拓展市场,立足xx,力争走出国门。
(四)目标管理,严格考核。根据蔬菜产业目标要求,将蔬菜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乡镇,并严格考核奖惩,考核结果作为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