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
三、工作重点
(一)建设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优先发展一批示范基地,带动全县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每一个基地建设1000—5000亩核心示范片,重点发展业主大户,引导业主大户进入示范片,增强示范片的带动力。加快建设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标准,整治土地、完善水利设施、维护田间道路和配套栽培设施,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蔬菜生产基地。充分尊重乡镇、村组和业主的意见,在重点乡镇建立县级示范片。各乡镇、部门要整合农业项目投入,落实优惠政策,配套蔬菜栽培现代设施,大力支持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建设。
(二)培养高素质技术服务队伍。高规格、高起点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蔬菜生产技术服务队伍。依托县乡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健全蔬菜科技服务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展“校地合作”,聘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家教授为常年顾问,指导和培训蔬菜生产科技人员,加强县内外蔬菜生产技术交流与合作。定期安排优秀蔬菜生产科技人员外出学习、考察,提高蔬菜生产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建立蔬菜生产科技人员与基地业主对接帮扶制度,促进基地与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体系良性互动发展。多渠道落实经费,提高蔬菜生产科技人员待遇,形成职责明确、责任与待遇挂钩的利益分配机制。
(三)健全蔬菜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建设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步伐,完善设备设施和功能。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建立一支蔬菜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从生产源头到市场销售全过程监测。科学管理蔬菜生产基地,完善制度,落实专门的责任人开展安全检测工作,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生产。相关职能部门要重点加强蔬菜生产投入品的监管,严格控制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和硝酸盐、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化肥、灌溉水的施用。建立蔬菜农资投入品专业市场,完善农资销售档案,实行蔬菜质量追溯制度。加强上市蔬菜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商品蔬菜上市前农药残留检测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商品蔬菜达到无公害优质的标准。
(四)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以蔬菜生产大户为基础,以农村能人、村组干部或龙头企业为中心,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专业合作组织内部管理制度,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搭建蔬菜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为蔬菜生产、销售提供准确的科技、市场信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乡镇农贸市场的作用,建设蔬菜专业市场,县里建立一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鼓励在县外建立销售窗口。大力招商引资,吸引蔬菜加工企业落户xx。
(五)创建xx蔬菜品牌。优选一批蔬菜品种,实施品牌战略。广泛借助各种媒体,宣传xx无公害蔬菜品牌。开展精深加工,促使我县蔬菜进超市、创外汇。突出宣传黄瓜、萝卜、生姜、番茄等特色蔬菜品种,充分发挥xx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的优势,打好无公害蔬菜品牌。
四、政策措施
(一)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县重点农业产业进行培育,把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蔬菜产业产、供、销各环节工作作为全县重要工作内容,把蔬菜加工企业纳入xx县工业发展基金扶持范围。全县把建设“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打造“渝东菜都”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目标,并着力构建蔬菜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长抓不懈,力争实现预期目标。各乡镇各部门围绕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拟定具体实施方案,整合农业项目投入,全力支持蔬菜产业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蔬菜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和鼓励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