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工作指导意见 >> 正文
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意见

组织实施少儿文艺出版精品工程,大力组织创作生产优秀少儿歌曲、出版物等。加强对少儿文艺和科普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重点鼓励县内作家、艺术人才、科技人才创作出版更多为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益德益智的精品力作,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推进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坚持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其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校外活动场所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全县已被各级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律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要加大对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扶持力度,丰富未成年人课外生活,努力满足广大未成年人活动的需要。
大力办好少儿节目。县电视台要适时制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转播好各级电台电视台制作的少儿节目,把少儿节目办得更加丰富多彩。
六、切实加强对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本地本部门的事情管好;切实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县文明办主要负责与各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县委政府外宣办主要负责对县内网站进行定期查看,同时也兼查县外网站,并将传播违法有害信息的网站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其依法制止或关闭;教育局主要负责学校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公安局主要负责打击网络、手机淫秽色情等网上违法犯罪活动和互联网安全监督管理;信息产业办主要负责互联网、手机行业管理;文体局主要负责对网吧、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动漫以及出版物市场书刊等的监管;工商局主要负责对文化市场主体资格的监管;广电局主要负责转播中央、省市影视节目、未成年人公益广告节目制作生产、播出播放监管;团县委主要负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关工作;县妇联主要负责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关工委主要负责组织“五老”人员做好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县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督促检查有关精神

贯彻落实情况和各单位履职情况,组织协调专项整治行动。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有关工作。
建立健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激励机制。要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纳入创建各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先进村镇和先进单位之中,作为评比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把未成年人纳入普法范围,增强广大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要强化群众监督,建立举报机制,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行业行为,引导从业人员自觉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作贡献。

县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县发展民本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意见
       政府办公室班子民主生活会整改意…
       流动人员党建意见
       我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意见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探索食品药…
       民主评议党员意见
       半年支部对预备党员评论意见
       入党志愿者征询党内外同志意见
       入党积极分子分培养考察意见
     
    税务八荣八耻演讲稿获奖材料
    练习打篮球的学习心得
    邮票情中国情
    创建三星级中学表态发言
    第七周国旗下讲话—人道博爱奉献
    市委副书记检察长会议讲话
    学习考察汇报暨理论研讨班开班词
    农村低保工作管理办法
    质监局完善行政执法发展计划
    党组干部开展反腐败管理意见
    强化社区计生队伍综合素质思
    和谐社会建设多元化社会治理
    民政局强化社会管理整改措施
    深化社区建设意见
    民政局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公安局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深化社区建设创建和谐社区意
    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示范化
    县政府深化社会综合治税意见
    农村强化社区建设意见
    工作指导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