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工作指导意见 >> 正文
全市纠风专项治理意见

题。五是加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完善监管办法和政策。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医药价格秩序,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加大打击制售假劣药品、非法经营药品和虚假医疗、药品、保健品广告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力度。
    (三)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改革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税费征管行为,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加强筹资筹劳管理,严格“一事一议”的议事程序、范围和上限标准,严禁超范围、超标准进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不准在规定之外进行任何形式的摊派和收费。深入开展对农业生产性费用、农民建房和农民外出务工等方面乱收费的专项治理,纠正和取消面向农民工的不合理收费。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坚决查处顶风违纪向农民乱收费的行为。继续落实涉农税收价格收费公示制、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积极预防发生并严肃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
    (四)深入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巩固我市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市的工作成果,不断深化治理措施,坚持明察暗访,加大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公路(水路)“三乱”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权限,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做到依法执法。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公路“三乱”的有效机制和措施,健全和落实治理工作责任制,建立治理公路(水路)“三乱”快速反应机制。
    (五)进一步落实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的政策规定,严肃查处以权继续搞摊派发行或变相摊派发行等违规违纪行为。进一步落实村级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有效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
    (六)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继续抓好“收支两条线”有关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凡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将行政事业单位经政府授权或委托,根据法律法规收取的具有政府垄断行为的收入以及利用国有资产(资源)收取的收入等非税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继续加强对市直机关统发岗位津贴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统发”后乱发钱物行为。加大对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和“小金库”的查处力度。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精神,配合市财政局按要求清理整顿行政执法人员的着装。
    (七)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以“树立行业新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以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以及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突出问题为重点,今年在全市财政、计划生育、民政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继续组织对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进行“行风评议回头查”以及乡镇、社区基层站所行风评议活动。加大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提高评议质量和效果。
    二、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各镇区、各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把纠风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纠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纠风办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要继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纠风专项治理和行风建设责任制,继续发挥纠风专项治理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卫生局、农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农村发展改革指导意见
       镇政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意见
       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指导意见
       市金融业发展指导意见
       现代金融服务区指导意见
       街道社区模块化管理指导意见
       廉政准则指导意见
       县级电影院建设指导意见
       市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
       卫生系统廉政教育指导意见
     
    党委实践活动总结心得
    浅议涉法信访成因类型存问题及对…
    县委办公室作风建设会议讲话
    药监部门行政执法年终报告
    努力践行八荣八耻争当高素质党员…
    小学教师演讲关爱学生倾心奉献
    学校党委创先争优回顾
    农村卫生会议妇幼保健报告
    浅谈个别谈话艺术
    高中班主任教学安排
    出租车行业纠风工作意见
    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建设意见
    全市公民开展法制宣传计划
    全市价格年度工作计划
    全市人口计生年度计划
    全市纠风工作年终计划
    全市农业发展工作要点
    全市执法监察工作意见
    纠风办细化评议工作报告
    全市农作物禁烧工作汇报
    工作指导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