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科学文化素质。普及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推进农村老年活动中心、体育运动场所、图书阅览室等文化体育设施全覆盖。完善农村公共交通网络,提供畅通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15.推进农村平安建设。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向镇村延伸。建立健全公正、高效、透明、文明的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深化镇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村(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效率。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村治安环境。深入推进警务、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法律调解服务、消防、安全生产、视频和技术防范、禁毒和康复工程等七大工作进社区。加强农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环境和农业投入品、流通环节、市场准入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抽查制度,健全动物防疫及产品质量监控平台。开展区域合作,建立一批市外农产品专供生产基地,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
五、健全保障机制
16.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不断完善农村工作制度,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农村发展改革稳定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力度,形成促进农村发展改革稳定的工作合力。
17.激发农村基层活力。积极探索实施强镇扩权,通过直接放权或委托等方式,依法下放行政许可权和行政执法权,扩大镇级政府行政事务管理和处置权限。创新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健全市对镇区的实绩考核奖励机制,探索建立有差异的实绩考核制度,完善农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实绩考核奖励体系,充分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社区)领导班子,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服务农村发展改革稳定的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创新农民教育形式,深化农民教育内涵,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民的综合素质。
18.增强镇区财政实力。调整理顺市、镇两级财政分配关系,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新机制,调动镇区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构建激励型税收分成新制度,从20**年起一定2年,各镇区国税、地税市级税收当年增量部分按市、镇4∶6比例进行分成;对**镇、**镇、**镇、**镇、**镇等5个经济欠发达镇实施“一级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债务固化”等扶持政策。具体实施细则由市财政部门研究制定。
19.创新转移支付机制。高效公平配置公共资源,引导各级财政增加农村投入。实施以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依据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20**年起一定2年,以农田保护面积的占比差异和各镇区土地税收贡献系数为计算依据,按农田保护面积所占比例,每年在农业发展基金中安排专项补偿资金,对农田保护面积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镇区给予转移支付。
20.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完善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制度,市委、市政府督查督办部门定期开展农村工作专项督查督办,相关部门和镇区要创造性地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促进农村发展改革稳定的各项部署。运用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时监测农村发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