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鼓励国家、省级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与园区、基地、企业开展农业科技项目合作。加快培育和推广农业新特色品种,不断提高传统特色农产品种养水平。开发和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引导更多农户机械化作业。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引导农民提升科学种田和养殖水平。
5.提升农业服务水平。用好用足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绿博会”、“食洽会”等农产品交易集散平台建设。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探索建立总部+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组织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鼓励农户和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专业合作,引导同类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培育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6.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多途径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参与农业资源开发,增加农业开发经营收入;引导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入股等方式参与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等建设,增加固定资产经营收入;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参与“三旧”改造,增加土地经营收入。积极改进扶持方式,巩固扶贫成果,不断增强经济后进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到20**年,力争全市行政村平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0万元。
7.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山、水、园、林、路的管理。推进农路“硬底化”工程,到20**年,完成1000公里“硬底化”主干农路,构建直通田头的高标准农田路网。推进大面积连片耕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年,实现10.5万亩耕地通路桥。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到20**年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积3.2万亩和整治中低产田2.1万亩。推进鱼塘综合整治工程,到20**年,建成现代渔业示范基地1万亩。加快农村危桥改造,完善农村交通设施。开展第二轮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推进内河涌综合整治,着力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和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规范农村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加快实施绿化**大地工程,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积极推动“绿道网”**段规划建设,提升城乡绿化净化美化水平。
三、深化农村改革
8.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市、镇(区)、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系统,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及登记备案档案管理制度,落实经营主体资格审查机制,建立农村土地纠纷调处网络,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倡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股份合作的形式集中流转土地,采取多种流转形式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9.推进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确保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按章运作。推动条件成熟的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资产经营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依法独立承担责任,构建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村级统一核算改革,确保2年内基本完成村级统一核算改革任务,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运作。鼓励条件成熟的镇区加快推进“村改居”工作,大力扶持“村改居”新社区的各项事业建设,将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纳入城镇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