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一是逐步在全县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二是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三是开展儿童保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四是开展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五是开展老年人保健。为城乡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六是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规划疫苗;七是进行传染病防治。为艾滋病、结核病、麻风病等传染病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八是对慢性病管理。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九是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管理。
2、实施五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2009年免费为全县8-15岁儿童补种乙肝疫苗;二是实施“光明·微笑”工程,两年内为全县具备手术适应症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进行免费康复手术;三是由计生部门每年为农村育龄妇女孕前三个月和孕早期三个月补服叶酸;四是由计生部门分三年为35岁至64岁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乳腺癌防癌早期检查;五是继续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通过多渠道筹措补助资金,逐步加大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手术费用补助力度,补助标准逐步达到所需费用的80%左右。
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启动并实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县卫生监督机构服务体系专项建设规划。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支持县妇幼保健机构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卫生应急日常管理机构,完善各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置装备,基本完成县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落实传染病院、血吸虫病防治机构、鼠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4、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各级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20元,按规定由各级政府按不同比例承担。
(五)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逐步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亏损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院投入倾斜政策。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完善医疗执业保险,执行第三方调处医患纠纷,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根据上级的部署要求,适时选择一所公立医院进行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