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调整。因地制宜的调整现有品种的种植密度,达到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实现稳产高产。“四改”:一是改目前的粮饲型品种向饲用、加工等专用型玉米的方向发展。围绕畜牧小区建设,重点抓好深州、饶阳、安平、桃城等四个县市区。推广种植郑单958、浚单20、蠡玉16、农大108等品种。二是改粗放施肥为测土配方施肥,2010年全市玉米要普及推广测土施肥技术。三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铁茬播种。发挥农机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推广免少耕铁茬播种和机收等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比例。四是改目前的普遍早收为适当晚收。玉米收获期要推迟7-10天。今年全市玉米“一调四改”技术要达到260万亩,2010年得到全面普及。
四、抓好节水农业关键技术的落实
(一)大力推进节水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进程。一是推广设施蔬菜肥水一体化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使水肥结合,优化土、肥、水配置,节约用水,提高蔬菜综合效益。据调查樱桃西红柿比对照亩节水50%左右。目前在武邑、武强、饶阳、桃城、阜城五县推广设施蔬菜肥水一体化技术2万亩,要进一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二是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按作物生长需求,实行各种肥料的适量配比平衡施用,促进作物对肥水合理吸收,促进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目前全市推广660万亩,到2010年全市推广面积达到800万亩;三是推广施用生物、化学抗旱保水技术。主要应用于小麦、玉米拌种。试验表明,应用抗旱保水技术,可增强作物根部的吸水保水能力,提高出苗率,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实现了抗旱节水和保水增效的目的。市重点抓好故城、阜城、枣强示范推广10万亩,其他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抓好示范推广工作;四是建立土壤水分监测网站。以冀州市国家级土壤水分监测站为主,抓好土壤水分和墒情预测预报工作,其他县市区根据农业季节,及时搞好土壤墒情监测,为各级各有关部门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大力推广农机节水技术:一是免耕覆盖播种技术。利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不翻耕土地的情况下,用最少的进地次数完成机械播种,实现节水、节肥、节成本的目的。目前,我市玉米已全部实现了免耕覆盖播种,小麦免耕播种面积26.8万亩, 2010年全市小麦免耕覆盖播种要达到200万亩。要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的推广普及,市农业局重点抓好阜城县2万亩的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示范方,各县市区也要抓好千亩以上的小麦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示范方。二是节水穴播技术。在不用造墒的情况下,用机械一次完成开沟、施肥、点水、播种、喷药、铺膜、镇压等工序,实现旱地节水穴播的目的。目前我市在枣强、冀州、故城、武强、阜城、深州等县市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目前全市节水穴播应用面积17.5万亩,占全市春播棉花、花生的7%左右。今后要通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等手段,加快节水精播机推广步伐。到2010年全市春播棉花、花生旱地播种全部推广节水穴播技术。
(三)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在普及推广棉花地膜覆盖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地膜覆盖技术在花生、甘薯、蔬菜等作物上的应用普及。到2010年全市地膜覆盖面积要发展到500万亩;要进一步推进设施蔬菜的发展步伐,力争今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0万亩。
(四)推广小麦、玉米“两晚”技术。“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形式中,在保证小麦节水的前提下,通过推迟玉米收获时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的节水、稳产、高效栽培技术。我市常年小麦、玉米两熟连作种植面积为370万亩左右,占种植业耕地面积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