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单位的设施设备和旅游服务实行质量规范化等级评定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横向互动和联合执法机制。严格执行旅游平安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旅游平安预报、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重点做好旅游高峰期和重点旅游区社会治安、交通疏导、消防监管、卫生防疫和紧急救援工作。严格大型节庆活动平安审查和安全保障。重点督察游客运载工具、平安关键部位。完善旅游平安服务。
1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维护与开发并举。切实加强山形地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态植被、文物古迹的综合维护,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维护、森林防火、防灾综合治理工程。正确处置好资源维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坚决关停污染严重企业,有效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达标排放,无害化处置。以生态建筑、生态家园、生态社区、生态城镇、生态乡村为载体,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夯实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三、加大扶持力度。
12.加强资源整合。依照“谁开发、推投资、谁保护、谁受益”原则。适度整合森林资源维护、农业综合开发、农村能源、乡村公路、新农村建设、移民安排项目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发展旅游业。
13.保证用地需求。将旅游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一料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使用远离乡村中心无需基础设施配套的土地,免征乡村基础设施配套费。
14.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有关生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凡涉及收费的按有关优惠政策和区定最低规范执行。
15.加大旅游投入。自去年起。去年设立旅游业发展基金,并按一定比例逐年增加。主要用于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前期费用、宣传促销、知名旅游品牌创建、旅游风光画册制作、旅游交通导览图制作、旅游商品研发和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贷款贴息、财政补贴以及绩效奖励等。各镇(办事处)场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旅游业发展。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
16.实行激励机制。从去年起。
17.创新体制机制。鼓励景区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实行旅游资源资本化、景区经营公司化,成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旅游投融资平台,发展新的旅游业态,推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时激发活力。加强银企合作,以资源换资金,运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等模式,进一步拓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建立旅游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强对旅游项目的重点推介,优化旅游投融资环境,以大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以资本为纽带,吸引知名大企业以及民间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使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和重点,推动旅游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走以市场运作为主的旅游发展新路子。
18.培育人才队伍。依托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加强旅游管理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的教育,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大人才培训、交流、引进力度,制定并实施生态文化旅游业建设干部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推动高校与地方共建合作,培养急需紧缺人才,积极探索灵活的用人机制。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提供人才保证。
19.强化行业管理。加强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建设。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加快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等级评定和管理,不时提高服务质量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平安防范体系建设,确保旅游市场平安。
。
20.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年度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工作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