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服务保障能力。建成全县剩余的18所标准化卫生所。同时,多方筹资,各医疗单位建成标准化、自动化、多功能的材料供应室和洗衣房,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赶各乡镇卫生院在建成符合规范设置标准的住院部、门诊楼、预防保健室和产科的基础上,也要实行生活区与病区相隔离、传染病区与一般病区相隔离得服务环境,全县所有的村卫生所均按标准进行设置,实现医疗、护理和药房三室科学分离。
2设备更新:全县所有医疗设备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坚持“调整存量、优化增量、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原则。要逐步运行和完善医疗救护体系,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卫生单位层次、功能需要进行设备配置。赶2015年。成立独立的急救中心,形成运转协调的120全覆盖应急救援模式;进一步理顺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充实执法队伍,按要求配置必备的监测仪器和执法取证设备,加强日常行为监管和监督,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保护广大群众的贴身利益。积极向省、市争取添置医疗质量督导用车、卫生监督用车、妇幼保健用车和合作医疗用车各1辆,确保农村卫生指导和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的顺利开展。鼓励中心卫生院以上的医疗卫生单位创新工作思路,多方培植财源,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不断更新医疗设备,拓展医疗业务,谋求更大更强的发展。
3院落硬化: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绿化院落。美化院容)建设,不断加强“四化”硬化道路。亮化设施。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的花园式就医环境,赶2015年,全县95%以上的医疗卫生单位达到县级绿色文明单位创建标准。
二)业务建设
1卫生监督执法:以公共卫生、传染病管理、母婴保健、医疗机构等执法为重点。加强经常性的卫生法规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法案件,依法审查从业人员资格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严肃查处无证上岗、违规操作等行为。不断净化和维护市场秩序,强化医疗卫生监督,规范医疗从业行为,保障医疗工作正常开展,确保全县人民生产生活安全。机构建设达标率达到90%以上,卫生执法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县以上机构覆盖率达到100%饮用水检测合格率城市达到80%以上,农村达到70%以上;学校卫生监测合格率城市达到50%以上,农村达到30%以上;公共场所主要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80%以上。
2疾病预防控制:加强体制改革。不断改善检测手段。提升疾控工作能力,遵循“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城乡兼顾、健全体系”要求。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仪器装备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2015年,县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区达到标准化建设,各类传染病集中收治率达到98%98%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传染病主检医生。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460/十万以内,死亡率控制在0.3/十万以内,传染病漏报率控制在5%以下。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城市达到93%以上,农村达到90%以上。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十万以下,巩固消灭“脊灰”成果。人群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5%以内,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3%以内。结核病人发现率提高到80%以上,治愈率达到90%以上,现代结核病控制覆盖率提高到100%。
3妇幼保健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规范产科病历。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县、乡两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保障孕产妇安全。保证一般乡镇卫生院具备处理孕产妇顺产的能力,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及中心卫生院具备处理异常产的能力。鼓励孕产妇住院分娩,不断提高住院分娩率,2015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