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思路。采取“四个结合”
打破镇域、村域界限。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新思路,开创移民搬迁工作新格局。一是把推进移民搬迁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加快矿产冶金、生态旅游和现代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农村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把推进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发展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营盘、凤凰两个省级重点镇和小岭、石瓮、曹坪、柴庄等商贸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是把推进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用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来建设移民新村,用移民扶贫项目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一次规划到位,统一建筑风格”思路,对集中安置社区和新村的道路、堤防、供电、排污、市场、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建,并统筹解决好生产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问题,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的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四是把推进移民搬迁与农民进城就业创业相结合。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和“阳光工程”提高移民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技能,使移民户至少有1人掌握一门劳动技能,为移民户创业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加快基层劳动力市场和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就业指导,搞好后续服务,帮助他就业创业,使他真正能够在城里站稳脚、扎住根、能致富。
二、统筹推进。紧扣“四个环节”
牢牢把握“搬迁、居住、融合、增收”四个环节。全面做好这项关系农村群众的生存、生活和长远发展的民生工程。一是抓动员,全面破解影响移民搬迁工作开展的矛盾和难题。让群众搬得出。把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整个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始终,下派干部深入村、组和农户,广泛深入宣传移民搬迁安置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逐户逐人深入细致的做好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对移民搬迁政策的知晓率,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热情,确保群众愿意搬出来。二是快建设,让群众住得下。以有土安置为前提,以集中安置为重点,开拓和创新安置方法和途径,对经济条件好、有生活来源的农户引导到县城或集镇实行“务工经商,城镇安置”对以种田为生、经济条件一般的农户引导到中心村实行“统一选点,集中安置”对人口居住在山上而耕地在山下的村实行“村内调剂,下山安置”对绿色无公害农业和药源基地农户,实行“产业开发,基地安置”对特困农户采取购置当地村民旧房并接管该村民田地,实行“投亲靠友,分散安置”坚持“三位一体”灵活采取统规自建、统规统建等方式,加快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适度开发农民经适房、农民廉租房,满足不同的移民需求。三是促和谐,让群众稳得住。牢固树立“稳定第一责任”意识,组建社区组织或其他服务机构,负责移民社区的社会治安、纠纷调解、计划生育、劳务输出、环境卫生等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对少数分散安置的搬迁户,按属地原则,纳入所在村组同等管理。四是保增收,要让群众能致富。加大四大农民增收项目和八大工程实施力度,因势利导为移民搭建发展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引导和帮助有能力和一技之长的移民经商、创业,发展种植、养殖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有劳动能力的移民向二、三产业有效转移。支持移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分享增值收益。建立农民进城落户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移民财产性收入,促进移民长期稳定和发展。
三、稳妥实施。坚持“四个原则”
移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移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