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工作方面:
一是日光温室和规模养殖成为全乡农民节水增收的新产业。全乡结构调整趋于优化,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日光温室规模效益日趋明显,品牌优势逐步增强,年洋葱销售收入达到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15元,日光温室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00万元,同比增长200万元。畜牧业生产呈现出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快,出栏率高和商品率高的特点,畜牧业在二、三产业中的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
二是节水增收入户工程形式多样,措施得力。针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关井压田后,为确保农民减地不减收,全力实施节水增收入户工程。通过 “两压两扩两增”的节水增收思路,挖掘节水增收的金“点子”,全乡各村都初步拟定了各自的发展产业,选择了自己的增收渠道,明确了自己的增收目标。全乡各级干部成为农民增收的“指导员”、 “领航员”和“服务员”;通过支柱产业上规模,特色产品抓质量,设施农业树品牌,节水技术全覆盖的措施,拓宽了农民节水增收的“路子”,洋葱、日光温室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主渠道;通过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拓宽了农民节水增收的渠道;通过强化科技普及,科技更新,科技武装,推广节水增收措施,推行管理型节水、工程型节水、科技性节水、循环性节水、沙产业节水等综合节水模式,通过实施基本农田改造、高效节水技术推广等节水措施,进一步夯实了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种植业效益。减轻了农民节水增收的“担子”,从而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把节水增收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劳务输转、发展二三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子”。全乡共发放各种支农惠农资金1500万元,户均达到3500元,人均达到850元,全乡劳务输转收入达到1200万元。
三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农田防护林体系不断完善。荒漠化治理稳步推进。通道绿化水平逐年提高。特色经济林发展步伐加快。特色林果业逐步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水权水价改革和水资源配置方案的落实走上规范化轨道。全乡水资源分配方案落实实行政府乡长负责制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签订了水资源配置工作责任书,组建了用水者协会,制定了《乡年水资源配置方案》,全面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节水意识和参与意识,降低了单位耗水量,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益。
二、党建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一是进一步深化了“党委+公司”、“支部+合作社”的党建新模式,进一步规范了洋葱、辣椒、日光温室、暖棚养殖等专业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共发展会员680人,联系农户3600多户,合作社为农户签订种植合同31000亩。二是实行党员承诺制度。公开向群众做出承诺,使他们在组织群众发展公益事业、发展生产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建立健全乡村干部激励机制,制定了《乡干部纪律作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请消假制度、考勤制度、工作纪律、学习纪律、生活纪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将乡村干部的年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对优秀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相应处理,充分调动了全乡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党风廉政建设方面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以全面落实。完善了乡村两级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体系,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责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