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是突出项目支撑。抢抓国家出台“两个意见”,加大“三农”投入,加强水利和生态建设的政策机遇,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投资导向,下功夫做好农业项目的论证储备和争取实施,年内全县争取农业项目资金力争达到1亿元以上,重点组织实施好饮水安全、梯田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农村能源、林业生态工程等12个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以强有力的项目建设带动全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二是加快科技推广。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12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示范点22处,其中在朝那镇建办1处万亩示范点。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4万亩。集成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预测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为重点的农业气象服务,有效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争取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350万元,积极推广牛果菜产业发展和旱作农业、秸秆加工等机械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畜—沼(有机肥)—果(菜)”、“全膜玉米—秸秆转化养畜”等生态农业模式,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加强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科技人员包抓和引领建办产业示范点。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下功夫引进一批实用人才,结合乡镇机构改革,成立乡镇产业化服务中心,组建全县果产业专家服务团和乡镇专业服务队,调整充实农民果业技术员队伍,采取赴外考察、赴科研院所跟班培训、聘请“土专家”帮带培训、建办基地试验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科学种养水平和增收致富技能。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县财政继续列支专项资金,对牛果菜产业发展、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进行重点扶持。继续落实县直部门、市驻灵单位包抓产业示范园、帮扶贫困村、帮建新农村等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措施。切实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为农村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重点区域、主导产业和难点工作,实现资源优化利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四是强化典型引导。继续把典型培育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握紧拳头,集中精力,年内着力抓建什字标准化苹果示范园、独店姚景项目区苹果示范园、邵寨干槐树坳苹果幼园规范化管理示范区,百里标准化养牛示范乡,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朝那马寨、什字长坡-梁家咀、西屯店子、独店瓦玉4处县列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什字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梁原乡饮水安全工程,朝那镇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示范区,中台川区千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什字镇千亩幼龄果园套种马铃薯示范点,梁原-上良万亩梯田综合治理工程等10个方面的先进典型。通过培育典型,带动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整体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力量。严格落实涉农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加大项目和专项资金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致富能人、产业大户和务工返乡青年中选任村干部,着力培养和选拔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两委”换届中的新任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能力。以“双评双议”为抓手,切实加强村干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