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安全。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梯田2.5万亩、堤防6公里,完成各类造林8.8万亩、补植补造0.36万亩。加快编制“一水七河”治理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提高安全供电水平。继续加大移动、联通、电信网络建设,提高通讯应急保障能力。
(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全力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全面完成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北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6个乡224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城南“两路三街”拆迁工作,开工建设中山南路、仇池南路、滨河西路商业步行街及白冯街,彻底解决城市建设“肠梗阻”问题,提升县城整体形象。滨河西路、滨河东路建成投用,着力优化县城交通网络。加快刚泰河滨城、西美国际商贸城等房地产续建项目,全面改善人居条件。加快刚泰大酒店、城南加油站、城北果蔬市场、城北建材市场、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政务大厦、广电大厦、文化大厦、农业大厦、环保大厦、计生大厦投入使用,全面改善行政机关办公条件。巩固、提升“美在西和行动”成果,继续大力实施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综合执法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七)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财税金融等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进一步提升财政支持发展的能力。加强财源建设,着力培育效益型财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加强重点税源的动态管理,堵塞征管漏洞,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重点保证“三农”、社会事业、民生实事和重大项目支出,将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领域。严格执行《预算法》,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加大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强化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确保财政资金运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金融协调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增加信贷总量。
(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二中、汉源初中、永丰小学、西和一中等项目全面建成投用。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视发展卫生事业。县医院门诊大楼、中医院和妇幼保健站综合业务楼建成投用。建立健全卫生急救体系,实现全县各乡镇120救护车全覆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药物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工作。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文化广场建成投用,开工建设11个乡镇文化站。对法镜寺等2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并立碑保护,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积极申报为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发展公共体育事业。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充分利用体育场馆,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完善服务设施,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00户,安装6500套“村村通”设备,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覆盖面。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深化“生殖健康进家庭”行动,积极创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示范县和优质服务县。启动《灾后重建志》编撰工作。加快《志》第二轮编撰工作,力争年内印刷出版。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整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