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抢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半岛经济区发展机遇,科学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也是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遵循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总社“四代会”精神,按照国务院40号、省政府31号和市政府85号文件要求,结供销社实际,在回顾总结供销社“十一五”时期改革与发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好全市供销社“十二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是是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团结拼搏,改革创新,快速发展的五年。经过系统上下的艰苦努力,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圆满完成了政府目标任务。5年来,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市委、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工作目标任务,累计实现销售总额3064.3亿元,利税总额236.9亿元,利润总额152.7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地完成了政府委托的化肥、棉花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储备任务;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经济秩序整顿,狠抓农资、棉花专项打假及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管理,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二)探索提升了为农服务功能。积极抓住“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的机遇,从开办日用品超市直营店到建设网络,从建设县级配送中心到建设村级便民店,从单一的商品经营到建设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社区服务中心,从农村生活日用品、农资供应延伸到农业生产领域,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建设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探索推进农村融资服务体系,农村流通体系基本得到恢复,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全市供销社共建成日用品配送中心4处,在乡镇开办日用品超市62处,村级便民店2515处,全国供销总社新合作公司、省社联拓超市有限公司落户滨州;建成县级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6处,乡镇级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132处,村级便民店1179处;探索推进信用合作,邹平县社资金互助融资近五亿元、惠民县社建立了注册资本1000万元的信用担保公司;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44个,入社农户16986户;发展良种棉繁育基地14000亩,在新疆建设良种棉基地10000亩,所培育良种500吨已被新疆生产基地和兵团全部订购;建立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亩,带动了周边5万亩冬枣标准化生产,“农超对接”购销冬枣4000万斤;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2处。
(三)基层供销社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为了推进基层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市供销社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意见》。各县区供销社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订了实施方案,并确定了试点单位,基层供销社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全市绝大多数基层供销社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开始转换,网点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巩固了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
(四)社办工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面对“十一五”期间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供销社积极应对,围绕棉花及棉副产品、棉纺织印染产业链和浸出制油、油脂精炼产业链,继续大力实施“以工强社”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管理,积极壮大骨干企业,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社有企业保持了健康、稳定的态势。特别是邹平县社变困难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各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魏桥创业集团、渤海油脂公司、德利集团、双桥化工集团、农兴种业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蓬勃兴起。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工业企业拥有6个中国名牌、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尤其是魏桥的棉纱棉布、渤海油脂的色拉油和农兴公司的惠农牌棉种全国闻名。5年来,全市供销社工业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771亿元,实现工业增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