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出实效是2006年工作方向。
(1)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各基层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做好团员意识教育的预备工作、学习工作、实践工作,将活动稳步推进。重点加强对党的十六大精神、团的十五大精神、《团章》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要体现熟悉高、学习深、重实践的特点。在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中,各支部应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做合格共青团员”“在党旗下成长”“文明礼仪伴我行”“学习先进、树立榜样、立志成才”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基层团组织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使团员意识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增强意识、健全组织、活跃工作”。
(2)深化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区德育大会精神为主线,积极组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团组织“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功能。积极倡导各校团组织开展形式新奇、内容丰富、意义突出、成效明显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环保实践、科技实践、尊老敬老等活动中了解自然、参与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深入开展18岁成人仪式系列教育活动,以颁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把握契机,拓展品牌工程。各协作片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敏锐把握机会,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如围绕“学雷锋月”、“五四青年节”、国庆、“一二%26#8226;九运动”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继续深化“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社会调查、主题团队会、知识竞赛、英语论坛等形式使文明礼仪知识深入人心。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对有突出教育意义的活动团工委及时进行全区推广。
(4)坚持和发展社区教育。各基层团委(团总支)要广泛参与社区青少年事务治理体系共建工作,继续做好中学生到社区报到的衔接工作,保证渠道畅通。挖掘和利用社区中的有效教育资源,以公益性活动为载体,以社区青少年活动基地为依托,开展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果、有总结。建立青少年社区参与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学校评价和社区评价的统一。
4、继续坚持团校、党校教育的导向性,发挥党团校的思想教育重要载体作用,提高学生对党团组织的熟悉,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团校教育是面对中学生的一种团前教育、团员意识教育形式。通过团校教育,使全体中学生都能了解团的基本知识,将“争章”与“推优”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团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重视首批团员发展和团支部的建立,积极引导学生“迈出青春第一步”。团校应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初中校要进一步完善“团队衔
接”工作,确保中小学团队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党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之一。通过党校教育,帮助党校学员了解党的基本知识,与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公民教育结合起来,按照中学生业余党校的评选标准做到党校办学有固定的场地、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有社会实践,成立党课学习小组,不断扩大党校的覆盖面,积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有条件的高中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党校形式,深化和创新党校治理体制,推动党校的规范化建设。与此同时学校团组织要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治理与指导,确保发展思路和教育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