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式大排查,发现问题自觉整改。我处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督察组,每周不定期进行督查,并对照考核量标模拟测评打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责成相关责任单位按照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的“三保”要求认真进行整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全力参与抗震救灾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第一时间成立了道路抢修组,由处主要领导挂帅,负责按照市交通应急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协调落实抢险机械和队伍,制定抢险工作方案,指挥调度现场工程抢险。组内设立了协调保障小组、都江堰现场指挥小组、彭州现场指挥小组、崇州现场指挥小组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为两班,实行24小时轮流指挥调度。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有关人员坚守岗位,服从调配,确保了抢险救灾工作的落实。
2、紧急调集人员物资。灾情发生后,我处即刻通过各种渠道调集抢险人员和保障物资,截至目前,路桥抢险工作共投入抢险货车860台班、客车60台班、装载机和挖土机2000多台班、油料15余吨、砂石5万余方、麻袋53000条、人员15000余人次,设置各类交通标志标牌771个、锥形筒5100余个。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四川瑞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四川诚信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益鑫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积极准备路桥抢修人员、设备,落实了10余台装载机及挖掘机、20余辆自卸货车、5台发电机、3辆客运车辆、200余名突击人员随时待命,较好满足了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
3、及时组织实施抢修。灾情发生后,我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处领导靠前指挥,技术人员奔赴一线,以成都路桥、邛崃路桥、华川公司等骨干施工企业为主要力量,对都江堰、彭州、崇州等重灾区的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抢修。经过不分昼夜的连续奋战,抢通都江堰至龙池、虹口镇、青城后山公路,崇州至鸡冠山乡公路,彭州彭白路、银白路等损毁道路150公里,新建临时便桥2座,灾区通乡(镇)公路全部抢通,为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交
4、启动灾后恢复重建。组织人员对全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受损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和分类别统计。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严重受灾区和关联地区交通现状、自然条件,结合灾区灾后重建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的原则,初步编制了市域道路网建设规划,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高标准建成抗灾能力强、应急交通网络足、综合服务水平高的市域路网体系。目前,已初步确定了第一批实施项目,预计总投资150亿元,现正抓紧前期立项、设计工作,力争年内全面启动,2010年基本建成。
三、常规工作讲实效,政务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认真办复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二零零八年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10件、政协委员提案17件,内容主要涉及公路收费、建设和养护等。我处坚持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通过电话联系、上门拜访等多种方式主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交流和沟通,做到100%回复,100%满意。
(二)认真抓好信访工作。制定《市交委公路管理处信访处理规程》,对信访办事程序、时限及要求作出明如需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确规定,提高了信访处理的及时性和规范性。上半年共收到来自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信箱等的各类信访案件26起,目前全部办结。
(三)切实加强信息报送。及时收集、整理各类工作信息,向委宣传处报送政务信息13条,有13条工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