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努力形成系统的、动态的、多途径、宽领域、多元化的项目投资格局。三是以项目作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以乡村公路提等改造和建立健全养护机制为重点,切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巩固“小工程、大群体”的同时,加快洞河水库前期工程建设和库塘渠窖水利群体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电网改造、通讯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为重点,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大化工、矿产企业的治污力度,取得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综合效益。
(五)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高起点、高标准的认真做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重点景区(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景点开发,尽快形成一至两个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与周边旅游资源的优势整合;切实加强旅游业的对外宣传和旅游人才培养,进一步打响“三沈”文化、“生态旅游”两大品牌,努力扩大汉阴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质量,拉动消费增长,扩大三产增加值和就业比重。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妥善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矛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人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一)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创新科技工作机制,加强对先进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消化,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新路子。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依法管理新机制的建立和落实,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健全和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切实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水平。以弘扬“三沈”文化为先导,积极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和“省级卫生县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续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