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主导产业种养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拓宽经营市场上狠下功夫,努力建设全市的畜牧大县、蚕桑强县和优质粮油基地县。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烤烟、茶果、魔芋等特色产业,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竞显优势,互为补充,成为全县农民快速稳定增收的支柱。二抓龙头企业。按照招商引资兴建一批、盘活闲置资产改造一批、创造条件服务一批的思路,大力发展与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衔接配套的生产经营新格局。三抓劳务输出。坚持“健全网络、培训技能、服务引导”三措并举,“输出劳务、就地转移、回乡创业”三管齐下的方式,不断拓展劳务产业发展空间。四抓项目带动。一手抓项目争取,全力以赴把一批基础类、产业类的政策性项目挤进中省市计划盘子;一手抓项目实施,按照突出重点,抓好配套,捆绑使用,集中突破,严格考核的要求,将项目用在辐射广、产出大、效益高的地方,使项目成为聚集资金、整合资源的“催化剂”。五抓科技进步。示范和推广一批优质良种和种养技术,分层次、分类别、多途径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农技人员和农民企业家广泛参与,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使科技成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的重要支撑。六抓典型示范。采取贸工农一并培育、产供销一体发展的方式,实行涉农部门包抓、涉农项目集中、年终定向考核的办法,建设一批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立体农业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村,为农村全面小康培养典型。
(三)以城南新区开发为重点,整合资源打造坚实发展平台。深化“综合经营城市”理念,按照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思路,优先建设和发展城南新区,重点扶持中心集镇培育产业,逐步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繁荣的城镇体系。一是全力推进城南新区开发。合理经营运作南区土地、设施等资源,扶持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以多种灵活方式参与南区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突出抓好二期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吸引更多的人、财、物向南区集中。二是培育产业增强活力。把城镇建设和企业小区、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民营经济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和加工基地,引导和鼓励农民依托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培育和形成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群,使城镇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加强管理塑造形象。以整治城镇“脏、乱、差”为重点,切实加强县城东西两个集贸市场管理,逐步实施老城背街小巷的改造。不断提高凤凰广场、龙岗园林、人工湖的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树立良好的对外开放整体形象。四是加快公共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和社会投入为辅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严格绿线规划管理,加大城镇绿化、美化力度,逐步实现污水处理集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生活小区园林化。
(四)以项目带动为突破口,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激活各类投资主体,催化生产要素聚集整合,拉动投资增长。一是强化项目意识。牢固树立“项目是资源、项目是机会、项目是发展”的观念,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形成人人关注项目、人人支持项目、人人促成项目的良好氛围。二是切实做好项目的衔接工作。准确把握国家扶持发展的政策导向和产业市场发展趋势,超前储备一批市场潜力大、吸引投资强、产业链条长的项目;着力推介一批精品项目和特色项目;切实抓好产业类竞争性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基础类政策性项目的申报争取;不断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实施和管理,充分发挥好项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