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2009年市外经贸工作要点
2009年,根据全省外经贸工作的主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拓展工作思路,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今年我市外经贸工作的重点是,主动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围绕我市“一点一线一重心”的发展布局,突出重点产业,突出工业园区,突出重大项目招商,增强对外贸易发展后劲,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创新,促进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利用外资:可比口径合同外资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实际到资4.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验资口径实际到资按省上下达数4000万美元。
外贸出口:出口5.1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1、做大招商平台。积极拓展“5•16”和“9•8”两个重点招商平台的聚合、辐射功能,促进和带动招商引资的有效开展。今年第十届海峡西岸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突出项目、突出对台,着力构建区域性经贸合作平台,推动招商引资,带动产业发展。借助招商平台,加快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武夷新区和延平农业合作示范区等两个载体的开发建设,抓好《关于鼓励台商投资的若干意见》落实,把“5•16”打造成促进对台合作的品牌。继续深入开展与港澳的经贸合作,完善和健全项目推介和信息互动平台,提高项目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组织参加境外的产业招商推介会和项目说明会,加强与外商的联络与合作。今年我们继续开展外经贸系统创业竞赛活动,对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外经贸局继续予以表彰和奖励,在今年的创业竞赛方案中,加入了机关党建“三级联创”的内容,占100分中的6分,希望今年机关党建工作也能取得新突破。
2、改进招商机制。把我市各类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发挥七个省级开发区的有效功能,做好区域布局和产业规划,配套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功能,引导企业入驻,实现产业对接。重点加强闽北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在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改进招商工作机制,我局与闽北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签订紧密协作协议,调动和发挥外经贸部门的客户资源优势,利用闽北工业园区的用地和政策优势,双向互补,探索建立招商引资的新模式。由开发区管委会、市外经贸局共同寻求第三方投资机构合作,实现园区的整体高效开发。为此,我们正与有关部门对有关的政策及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促进新的招商工作机制进入实质性运作。同时,建立完善项目推介机制,实行专业招商;构建多层次的招商网络,发挥异地商会、政府驻外机构、企业驻外窗口作用,推进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完善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动态监测管理,为重大项目报批、落地、投产提供“一条龙”优质服务。
3、增强外贸后劲。着力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著名展会,扩大产品出口渠道。重点组织我市的纺织服装、竹木工艺、绿色食品等企业,参加香港夏季礼品展,法兰克福秋季消费品博览会,拉斯维加斯秋季服装服饰博览会,掌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