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抓住国家更加积极支持“三农”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遇,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加速农村小康进程,围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分散粗放生产向产业化经营转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扎实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抓主导产业。按照“强牧、提桑、优粮、兴药”的思路,突出典型示范、科技服务和重点扶持,引导和组织农民、龙头企业在扩大主导产业种养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特色品牌、拓宽经营市场上狠下功夫,努力建设全市的畜牧大县、蚕桑强县和优质粮油基地县。因地制宜发展蔬菜、烤烟、茶果、魔芋等特色产业,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竞显优势,互为补充,成为全县农民快速稳定增收的支柱。二抓龙头企业。按照招商引资兴建一批、盘活闲置资产改造一批、创造条件服务一批的思路,大力发展与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衔接配套的生产经营新格局。三抓劳务输出。坚持“健全网络、培训技能、服务引导”三措并举,“输出劳务、就地转移、回乡创业”三管齐下的方式,不断拓展劳务产业发展空间。四抓项目带动。一手抓项目争取,全力以赴把一批基础类、产业类的政策性项目挤进中省市计划盘子;一手抓项目实施,按照突出重点,抓好配套,捆绑使用,集中突破,严格考核的要求,将项目用在辐射广、产出大、效益高的地方,使项目成为聚集资金、整合资源的“催化剂”。五抓科技进步。示范和推广一批优质良种和种养技术,分层次、分类别、多途径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农技人员和农民企业家广泛参与,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使科技成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的重要支撑。六抓典型示范。采取贸工农一并培育、产供销一体发展的方式,实行涉农部门包抓、涉农项目集中、年终定向考核的办法,建设一批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立体农业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村,为农村全面小康培养典型。
(三)以城南新区开发为重点,整合资源打造坚实发展平台。深化“综合经营城市”理念,按照高起点规划,市场化运作思路,优先建设和发展城南新区,重点扶持中心集镇培育产业,逐步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繁荣的城镇体系。一是全力推进城南新区开发。合理经营运作南区土地、设施等资源,扶持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以多种灵活方式参与南区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突出抓好二期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吸引更多的人、财、物向南区集中。二是培育产业增强活力。把城镇建设和企业小区、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民营经济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和加工基地,引导和鼓励农民依托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培育和形成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群,使城镇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三是加强管理塑造形象。以整治城镇“脏、乱、差”为重点,切实加强县城东西两个集贸市场管理,逐步实施老城背街小巷的改造。不断提高凤凰广场、龙岗园林、人工湖的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树立良好的对外开放整体形象。四是加快公共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和社会投入为辅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严格绿线规划管理,加大城镇绿化、美化力度,逐步实现污水处理集中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生活小区园林化。
(四)以项目带动为突破口,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激活各类投资主体,催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