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扎实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要大力开展池塘生态环境修复,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作为推进健康养殖的重大措施。力争健康养殖基地给排水分家改建,建设水质净化池设施,并按照“小改大、浅改深、低改高”原则和“水深3米、水泥护坡、集中连片、排灌配套”的标准,2009年力争改造100万亩高标准精养池塘,每亩精养鱼池养殖单产提高50公斤以上。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小龙虾野生寄养、“18221”模式、虾蟹混养、鱼藕共生、多品种套养、种青养鱼、种草养蟹、网箱养鱼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其中种青养殖要达到280万亩,增30万亩。抓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力争2009年全省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增加10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个,标准化生产面积要达到50%。以标准化养殖为切入点,开展实施“一个主推品种、一项关键技术、一套操作规程标准”,全面建立养殖生产日志、养殖用药记录及产品销售记录。
七、大力扶持水产品加工发展。继续大力支持以“淡水鱼综合利用加工项目”为重点的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着力引导企业开发鲟鱼鱼籽酱、小龙虾甲壳素衍生产品、鱼糜加工、淡水鱼氨基酸蛋白粉、鱼胶原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充分利用加工废弃下脚料,使全省加工技术水平有突破性提高。重点扶持潜江华山公司、湖北振源生物科技公司、天峡鲟业有限公司、武昌鱼工贸食品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促成其尽快扩大规模,力争尽快实现产值过10亿元。通过扶持加工园区、出口养殖基地建设等手段,实施企基对接,努力打造2家产值过10亿,4家产值超5亿元、出口创汇超3000万美元的加工龙头企业。
八、突出抓好特色水产品的品牌。要以“一鱼一产业”为载体,大力创建小龙虾、鮰鱼、河蟹、黄鳝、鳜鱼、武昌鱼等品种的品牌,以生产上规模,促进品牌创建上档次。2009年,力争创建2-3个省级名牌,1-2个中国农产品名牌,提高我省水产品牌的实力。支持“武昌鱼”、“梁子湖河蟹”、“洪湖清水大闸蟹”、“潜江小龙虾”、“清江鱼”等品牌开展整合,进一步发挥品牌的市场效应,促成特色品牌做大做强。
九、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力度。继续推进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改革,按照“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要求加快建设社会化服务机构。2009年,全省要继续重点抓好2.2万户示范户的基础上,增加10%示范户,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格局。抓好经专家评审推荐的新“10大品种、10大技术、10大标准”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罗非鱼、小龙虾、河蟹、泥鳅、黄颡、鲟鱼等市场俏销品种,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抓好“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科技培训。2009年,以科技入户活动为载体,省级举办5期培训活动,培训人员500人。各地开展培训班要保证高于上年10%的水平。组织有关科研和技术部门开展病害防治攻关,重点加强对小龙虾、鮰鱼等主要出口品种白斑病、小瓜虫、孢子虫等病毒性、寄生虫病新鱼药的科研攻关,尽快解决影响全省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十、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加强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的建设,对已建成的14家和在建的16家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加强管理,尽快投入运行。同时,做好45个(二期)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的申报工作。按照农业部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二期)规划。加强疫病测报工作,在2009年32个测报点的基础上,增加18个测报点,达到50个,提高疫病测报点的覆盖面,切实监控全省疫情,防止疫病的流行和暴发。建设和完善以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为重点的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要在30个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