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中确定100家对标行动示范带动企业,引导企业对照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提出对标改进方案,制定追赶、跨越路线图和时间表。
建立工业企业对标行动考核机制和数据采集机制,制定激励政策,进行总结评估,对开展对标行动成绩突出的企业,优先列入技术改造项目、工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倍增计划”项目等。
(三)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以及突出服务性的原则,制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搭建融资担保、集成服务、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和网络信息五个服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技术力量不足、转型升级缓慢等方面的问题。
1、融资担保平台
建立完善政银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企业诚信建设,建立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库,增进银企间信息交流,指导企业做好项目包装,不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
联合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和市内各金融机构,举办2次全市银企对接洽谈会,会同各金融机构,对签约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实行季调度。
推进担保机构建设,扩大担保规模,放大担保倍数,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待省政府有关融资性担保机构行政许可办法出台后,协助顺驰担保、金财担保、嘉盈贷款担保、鑫龙担保4家资本金超亿元担保机构完成注册登记,并促其与银行进行合作。
帮助相关中小企业做好融资前期准备工作,培育1-2家业绩较好、有发展潜力、有较好成长性企业上市或进入上市辅导期。
2、集成服务平台
依托*丰收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把提供管理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业务资源等专业集成服务理念向1-2个县区、5家以上企业复制推广。
完善会员企业数据库,及时了解会员企业运营情况,做到会员企业服务资源共享。以装备制造、金属压延、粮油食品和葡萄酒企业为重点,走访30—50家成长型企业,新增10-20家会员企业,组织专家团队为会员企业提供管理咨询诊断服务。
组织企业家赴法国、意大利考察葡萄酒产业发展,赴日本考察资生堂、丰田汽车等著名企业,赴珠三角地区考察先进制造业。
3、人才培训平台
搭建市、县和企业三级培训平台,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利用清华远程教育网,开展远程教育。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工和进城农民工培训。
聘请专家学者开展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县区巡讲,承办“*中小企业发展名家讲坛”,举办县区百次培训班、大型专场创业培训、高端论坛、管理沙龙、公开课培训、企业内训等活动,引入沙盘式实战管理培训,力争市、县两级培训各类人员10万人次。
推进县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年完成鉴定800人次。
4、技术支持平台
引导建立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满足企业共性技术需求公共技术支持服务机构,提供设计、研发、加工、检测、技术推广、设备共享、信息咨询等服务。
扎实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新建2—3个省级、10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达到16家,市级达到20家。
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促进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新增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