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载体创新。撤消街道、镇文化站,成立街道、镇文化体育指导站,切实理顺基层文化管理职能,各街道、镇配备1名专职文化工作干部,各社区、村落实1名文化辅导员,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工作积极性。精心策划和组织20*年元宵灯会和新春文化活动、区第八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第四届合唱节、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以庆春广场为核心,继续深化广场文化活动。深入实施“一证通工程”。开展向部分社区、村赠送优秀图书和图书飘移活动,赠送优秀图书20000册。深入开展“两个一千”工程,即全年放映电影1236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236场,实现社区、村每月放映1部电影和举办1场文体活动的目标,切实缓解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关注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文化生活,确保公平享受基本文化权益。
(三)积极培育区域品牌文化。深入做好“掘文化”工作,积极培育中心城区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夏衍文化的研究、传承和交流,不断扩大夏衍名人名居效应。继续做好“夏衍电影文化一条街”的设计、论证和规划工作,积极推进名人名居建设。开展“走进夏衍旧居、弘扬夏衍精神”主题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夏衍旧居爱国主义教育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深入挖掘和培育乡土特色文化,开展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研究,收集整理历史文化碎片。积极引导开展“一街一社一品”活动,力争各街道、镇创建1—2个文化特色社区、村。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筹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鼓励和扶持文艺作品创作,积极培育群众文艺创作群体和创作基地。
(四)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坚持文化人才培养带动团队发展、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繁荣。深入指导各街道、镇文化体育指导站工作,切实加强文化干部和社区、村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各自工作职责。推进文化骨干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者、文化辅导员和业余文化队伍培训,不断发展壮大文化骨干力量。实行文化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和考核评价制度。全年培训文化骨干200人,文化特色团队不断加强。
(五)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积极探索多元化参与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认真研究促进区域文化产业优先、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研究制定文化设施管理办法,不断健全管理运作机制。深入开展文化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制定文化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品位、有特色的演艺娱乐、文化休闲产业和创意产业,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电子游戏行业健康发展。
二、以创建浙江省体育强区为目标,全面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
围绕“全民健身迎奥运、体育强区促和谐、品质生活创示范”的工作主题,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工程,着力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文化需求,切实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和体育文化生活品质。
(一)全力推进体育创强工作。以实现体育设施完备、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领先、体育产业繁荣、管理机制科学、服务体系完善为目标,围绕创建省级体育强区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浙江省体育强区创建活动。全面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完善体育设施管理。进一步健全体育总会工作机构,建立各街道、镇文化体育指导站,健全各级体育协会和体育组织。加强沟通协调,认真指导彭埠镇、九堡镇创建省体育强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