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同地、同价、同权、同责”完善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综合监管平台,对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进行全程监管,建立土地批后供后监管月度通报制度和季度土地供应分析演讲制度。推进“净地出让”建立中介机构准入制度,完善土地市场建设,规范地价管理。推行城区国土资源网上交易,逐步在全市推广。探索国有建设用地作价出资(入股)工业用地短期租赁、大型工业用地直供和分期供应制度及留地安排用地管理等制度。制订节约集约用地的激励措施。开展《划拨用地目录》范围内的局部用地有偿出让的制度研究。
严肃查处违法行为。以去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为重点,加强执法监察。充分发挥卫片执法检查在预防、警示和惩罚违法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打造排查违法线索的信息平台,探索发现违法用地新机制。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和村级协管员制度,继续推进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落实土地违法行为演讲制度,切实加强土地违法行为的制止、纠正和整改工作,坚决清理和控制违法违章建筑;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国土资源共同责任机制,提高监管水平。
二、以可继续发展为目标。着力增强矿产资源保证能力
构建矿产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新机制。完善两权登记管理,加强对矿业权投放及其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制定规范磷矿等重要矿种的工作方案。探索矿产资源管理新的思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监督管理。完善矿业权有形市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开展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一张图)工程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管理,全面提高矿业权管理行政效能。深化资源整合,强化监督管理,探索矿业权退出机制。健全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机制。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加强矿山企业“三率”考核,实施好“以奖代补”工作,运用经济手段支持和激励矿山企业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加大地质找矿力度,探索建立政府、地勘单位和企业间联合勘查重要矿产的投融资机制,拓展地质找矿投融资平台,先行先试推进矿产资源贮藏工作。
三、以维护民生为落脚点。着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和国土资源信访工作
继续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群测群防的宣传力度,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快“五条线”建设和完善工作。以“十有县”和“五到位”建设为抓手。落实经费,制定对群测群防胜利预报案例和群测群防员的奖励,促进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进一步加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善三峡库区的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积极做好库区175米蓄水后期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完善地灾防治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责任管理制度,推进地质灾害应急和地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抓好“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与气象、新闻、通信、应急、水利、交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反应体系。开展全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价工作。坚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建设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地质遗迹维护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做好长阳、五峰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及管理工作。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机制,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改善。
构建上下联动、部门联办的信访工作机制,加强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研究探索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新机制。全面建立并完善信访责任体系。努力将信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四、以完善公众服务为重点。着力夯实国土资源基础工作
配合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