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作。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进一步健全基层志愿者组织,壮大注册志愿者队伍,指导志愿服务项目运作,拓展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促进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活跃。
10、努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工作。通过备战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探索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保障体系。努力搭建本科生学术科技论坛服务平台,配合做好就业创业培训,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就业创业技能。
11、健全实践育人工作方案。根据团省委《关于构建江苏省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的意见》制定、试行我校具体实施方案,从生存性实践、发展性实践和贡献性实践三方面引导大学生知行统一,同时探索建立我校共青团“大学生实践教育专项基金”。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12、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校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双争先(争创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主题教育活动。学习贯彻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及中组部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精神,协同党委有关部门调研新形势下我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学院团组织工作年中述职,并在校党委指导下迎接一年一度的团省委高校共青团工作考核。
13、加强团委全委会、常委会作用发挥。坚持团委全委会讨论商议、常委会集体决策制度,认真组织召开校第十五届团委五次全体(扩大)会议。
14、加强共青团重点工作调查研究。围绕团省委《年度江苏省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指南》,结合我校共青团重点工作,突出共青团工作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实证研究,积极组织团干部申报、开展专题调查研究。
15、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和作风养成。强化团干部学习制度的执行,每月开展集中学习调研,扎实推进学习型团组织和学习型团干部队伍建设,推荐选送优秀共青团干部到省委党校(省团校)主体班进修培训。做好到县级团委挂职的3位团干部的联络服务工作。依托团校(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对新任基层团支书(班长)进行轮训,继续举办“大学生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训班。
16、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指导。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的指导,增强学生会、研究生会组织的活力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筹备第36次学代会和第10次研代会,探索通过大会提案机制等方式来表达和维护学生正当权益,指导学生有效参与和谐校园管理和建设。
17、强化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扶持。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开展现阶段学生社团运转发展状况及问题研究。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分类引导和对重点社团的扶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探索学生社团骨干选拔、培养、使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