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同人群对体育多样化的需求。积极做好区政府提出的三年农村文体阵地建设的第三期实事工程。加强对体育设施管理和更新、维修工作,确保设施完好、安全,发挥有效作用。加快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骨干培训步伐,培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100名以上。通过城乡结对、协会结对、企事业单位结对,“菜单式”项目培训,“送体下乡”等活动,帮助农村培养各类体育骨干,建立体育健身队伍,推动农村体育蓬勃开展,扩大农村体育人口。加强村级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在村级体育辅导站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村级体育健身俱乐部,使农村群众体育走上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活动,自我发展的轨道。积极开展创强创特工作,有力推进农村群众体育整体水平提高,有关镇(街道)、村要成立创强创特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工作班子,增加设施投入力度,健全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宣传,认真对照评估标准,充分做好相关申报材料,努力达到省体育强镇(街道)、市体育特色村要求。全年,力争有2—3个镇(街道)创建成为省体育强镇(街道),3—4个村创建成为市体育特色村。配合省、市组织做好全省群众体育情况抽样调查工作。
2、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体育等工作。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作为群体工作的重点,体育行政部门、各体育社团、青少年俱乐部要积极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校外青少年体育锻炼阵地,充分发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社区、村在暑寒假、节假日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作用,通过组织青少年冬令营、夏令营等各种比赛活动,拓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广大青少年学生业余文体生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将开展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作为有关体育社团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实施学校体育资源向学生、向公众开放,并加强管理,以满足学生业余体育活动的需要。进一步关心支持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完成招宝山大桥下4片老年人门球中心建设,切实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强服务,积极引导,关注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健身活动,促进社会和谐。
3、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继续抓好体彩市场,扩大体彩销售额。加大体育彩票宣传力度,通过大型赛事、群众健身活动、体育健身设施须知牌、城市广告、路牌等各种形式,加强体彩宣传工作,树立体彩良好的公众形象。通过增加玩法和增设销售网点,千方百计扩大体彩销售额,全年体彩销售量达到2600万元以上,区可用体彩公益金达120万元以上。成立体彩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体彩专管员,对销售机器维护、即开型彩票领发、资金解缴、销售现场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安全。继续加强体育产业的服务和管理,鼓励、扶持健康向上、为群众服务的民营体育经营项目,如健身健美、羽毛球、游泳、跆拳道、瑜珈以及体育中介、体育培训咨询服务等项目。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培育、开发体育休闲旅游项目和各类民办俱乐部。积极鼓励支持体育协会、企业举办大型体育竞技表演、比赛,走体育大赛社会化、市场化路子。加强对体育市场的依法行政管理,开展体育服务认证工作,提高我区健身服务业水平。加强体育经营场所,特别是游泳等危险性较大的经营场所安全监管工作,努力推进我区体育市场健康稳步发展。
4、切实加强体育社团的建设与指导。进一步加强体育社团的组织建设,指导好有关单项体育协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指导各协会做好年检年审工作。积极发展新的体育社团组织,对群众基础好、社会普及面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