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建设、开放和使用。在现有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苑(点)基本普及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六个一批。一是建设一批村落体育健身路径,“十一五”期间再建设2000个村落健身路径(点),使80%以上行政村拥有身边的健身设施,更好地实现城乡联动。二是更新改造一批城市社区健身路径,使98%的城市社区建有1个以上体育健身路径(点),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服务圈”。三是建设一批体育公园。与城建部门共同抓好滨江三公里体育健身长廊建设和管理,加快在公园、绿地配建体育设施,逐步实现公园体育化,体育园林化。四是开放一批学校体育场馆。配合教育局进一步抓好一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工作,使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率达到70%以上。五是完善一批大型场馆的健身功能。充分利用体育场馆的空余场地加强健身功能配套,发挥大型场馆在全民健身中的主阵地作用。六是建设一批专业化体育健身场馆。按照政府、协会、企业联办思路,在中心城市建设20个左右功能性、公益性强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网球等场馆(池),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消费需求。
(3)坚持“三个为主”方针,推动群众身边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城市体育以社区为主,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主,农村体育以镇(乡)为主,抓好基层体育活动。坚持办好全民运动会和单项运动会,认真办好20*年市15届全民运动会和四年一届的农民、职工、机关、老年人、残疾人五大单项运动会,坚持举办好社区、外资企业、中小学生、田径、三人制篮球、四人制排球、五人制足球等七大特色群体赛事,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提高体育人口比例,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使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85%以上。
(4)以乡镇、街道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群众身边社会化体育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市、县二级体育总会建设,努力拓宽乡镇、街道建立体育协会的路子,扩大体育协会覆盖面,争取70%以上的镇(乡)、街道建立体育总会分会,并拥有3—4个单项体育协会。各级体育总会要加强对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的管理、指导服务和监督,形成群众自我组织、自我活动、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的机制。加快农村体育指导站(点)建设,使90%以上行政村拥有1个社会体育指导站(点)和体育社团组织。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名,“十一五”末,使全市达到8000名,发挥其在全民健身中的积极作用。
2、实施“金牌工程”,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实施“金牌工程”就是要围绕“省运保前三,城运进二十,奥运争金牌”的总体目标,坚持一手抓备战,一手抓输送的工作方针,推动发展。
(1)打好三大战役,实现三大目标。即打好省运会、实现新目标,20*年第十三届省运会金牌、总分达到“争二保三”,2*0年第十四届省运会实现金牌、总分全省第二。备战城运会、办好市运会。20*年城运会排位进二十,金牌保4枚。围绕奥运会、全力抓尖子,争取*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2)加强训练网络建设,优化运动项目布局。进一步巩固完善以市体工队为龙头,一校(市运动学校)四基地(市游泳、水上、重竞技、技蹦4个训练基地)为主体,市级训练点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体系。市体工队的专业训练在训运动员达100名以上;市级半专业在训运动员达1000名以上;市级训练点和市级体传校达100所左右,走训运动员达8000名左右。项目布局根据我市实际,重点保证射击、体操等奥运优势项目,巩固田径、重竞技、水上等多金牌项目,突破游泳、羽毛球、武术等项目,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
(3)夯实县级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