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之年,体育工作突出一个中心、抓住二个重点、开发三大市场、建设四大设施、加强五大建设。
(一)一个中心:打好第十三届省运动会战役
参赛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是20*年的中心任务,要集中一切力量备战和参战省运,确保140枚以上金牌,努力实现“争二保三“的奋斗目标。一是认真制订备战和参赛计划。从早、从实战出发做好参赛的准备工作,制订详细的备战和参赛计划,并在日常训练管理中按照参赛的标准和要求抓好计划的贯彻落实。细节就是效益,细节就是战斗力,在抓工作落实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对各个环节严抓细抠,抓深抓实,使各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二是集中精力打好省运战役。赛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在比赛实战中得到检验,比赛中的组织得好和指挥得当是取胜的关键。对赛场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问题考虑深、分析透,制订切实可行的参赛预案,做到把困难和问题想在前想在先,不打无准备之仗。坚持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协调各方,调动一切可用之力打好这一战役。三是狠抓赛前训练,切实提高训练质量。严格遵循各项目训练规律和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按照“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在继承传统训练经验和成功做法基础上深入研究探索各项目的制胜规律,大力推广成功训练方法和经验,适时地增强训练强度,加强针对性训练和适应性训练。同时,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保证运动队的外训和外赛,提高实战能力,积累比赛经验,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四是加强运动队伍管理。训练出成绩,管理出效益,建立领队和主教练负责负责制。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向管理要效益,提高整个运动队伍的竞技水平。对运动员队伍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突出重点,保证重点队员的重点投入和发展。重视运动员思想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四有”竞技体育队伍相结合,切实加强运动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保证质量,提高素质。五是加强科研等后勤保障工作。加大科研投入,科研人员深入到一线,跟踪到赛场。加强营养补给,科学调整,保证以良好的竞技状态参赛。努力改善运动员的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备战环境。各县(市、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跟踪,配合做好运动员的各项保障工作。六是认真抓好省运目标考核和奖励政策兑现。做好市直属训练单位和县(市、区)体育局省运金牌和输送目标考核,对圆满完成目标并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县(市、区)体育局在兑现奖励基础上,在全市进行通报表彰。同时,做好教练员、运动员和有关科研人员的表彰奖励,特别是对在省运会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由局统一组团出国考察,开阔教练员视野,提高业务水平。
在打好省运会战役的同时,认真备战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制订备战计划,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抓好队员的选拔和组队工作,为城运会取得好成绩打基础。
(二)二个重点:全民健身和体育赛事
1、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的根本所在,是体育工作的基础,20*年着重抓住建设、活动、参赛、创建四项工作,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加快“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农民健身工程”实施二年来,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今年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计划筹资1000万元,再新建村落健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