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形成体育人才供需链,构筑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科技发展面。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群众体育
(一)奋斗目标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成为全区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体育参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全区体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6以上。全区人民的体质明显改善,成年人体质测定合格率超过80,青少年体质明显增强。群众体育社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二)任务和措施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体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努力构建“政府治理、协会组织、社会兴办、全民参与、市民自治”的多元化、规范化、社会化的全民健身治理、服务、监测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群众体育的普及化、科学化、生活化。
1、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建立完善的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三级社会化群体网络和治理体系。区、镇(办事
处)、村委会(居委会)全部建立体育组织。杨镇、北小营、李桥三个镇申报全国体育先进乡镇成功,实现我区50的镇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继胜利街道办事处之后,光明街道办事处达到北京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组成的社会团体治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社团作用,开展好相应人群的群体活动。区工会组织的每四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反响很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健身热情,共青团、妇联也要创新思路、开展独具特色、形成传统的健身活动。
——加强区体育总会和各个协会组成的体育社团治理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总会和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逐步实现由现实体育局主办赛事过渡到体育局监管下的各协会自行组织赛事,有步骤地推进各级单项体育协会的实体化进程,形成社会办体育的格局。
——鼓励和支持乡村、社区、公园、广场等地群众自发形成的晨晚练健身站,并纳入社会治理范围。要积极引导在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的基础上创建一批社区群众体育俱乐部,胜利、光明街道办事处先行试点,市体育局将给予政策扶持。
2、加快群众健身场地建设,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加快镇、村体育中心和文体活动站建设。2010年,80的镇建有体育中心,85的行政村建有文体活动站。镇级体育中心要达到2500平方米以上,村级文体活动站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加快“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北京市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的“全民健身工程”的数量,增加区、镇、村三级投入,科学地进行安排,2010年实现100的乡镇、行政村、街道和社区委员会建有全民健身工程。
——精心设计和建设一批风格多样、布局合理的群众健身场地和设施,推进体育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环境建设、园林建设相融合。“十一五”时期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北京市政府有关体育设施建设的规定,落实健身场地,保证人均0.3平方米,其场地工程与居住区工程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交付使用。“十五”期间居住区体育设施未完成上述标准的,要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建设指标。乡镇、行政村新建广场、公园,要配套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及工业开发区,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健身需求,创建良好的健身场所。
——逐步改造和不断完善全区中学、小学、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