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多套,其中争取国家体育总局投资我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8套,价值160万元,有标准化篮球场(含学校)220个,乒乓球台300个。三是积极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群体工作人员队伍进一步扩大,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已发展到400余人,先后有7个乡(镇)被省体育局授予了体育先进乡(镇)。2009年白水镇被国家体育总局、农业部、农民体协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央提出了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根本指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村体育工作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就必须加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和基层体育设施的薄弱环节,重视推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和统筹城乡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二是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力提升农民的基本素质。加快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发挥农村健身工程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三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加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为农村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平台,把农民引向积极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上来,使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社会风气明显下降,崇尚体育开发产业的的浩然正气明显上升,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有力地促进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四是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增强国民体质的现实需要。崆峒区坚持开展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对农村体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农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农村体育活动空前活跃,特别是民间传统体育发展较快,成为促进当地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但是,由于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农村体育基础仍然十分薄弱,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组织建设严重滞后,农村体育活动时冷时热,时断时续,农民的体质状况也大不如城镇居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可以解决农村开展健身活场地的问题,推进农村体育发展,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体质。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的体质是整体素质的基础。加强农村体育工作,有利于提高农民体质,减少疾病,健全身心,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二是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对于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和文明乡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农村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农民参与竞争、顽强拼搏的意识和团结向上、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四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农村体育工作,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能有效引导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增加体育文化消费,优化农村消费市场和生活环境,吸引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