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1.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本地户籍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和毕业率均为100;盲、聋、哑、弱智儿童入学率100;小学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85。
2.学习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创优工程,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年内建成1~2所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1~2所区现代化规范村小,全区中心小学建成“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
3.以局领省级重点课题“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为统领,继续深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治理改革,努力提升我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4.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育治理工作的意见(试行)》,深入推进小学教育治理改革,创新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坚持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教,切实加强对村小和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治理和业务指导,努力促进全区小学实现高位均衡发展。
5.继续开展“四优工程”评选活动;编辑出版《__课改实验通讯》2-3期。
6.启动小学学科教学特色创建活动,年内创建成3~5项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教学特色。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1.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精神,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施生命教育,加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积极开展省“文明学校”、省“安全文明校园”和“绿色学校”以及区“体育、科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村小级)”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切实建立全员德育机制,抓好德育科研工作,继续抓好德育师资培训,通过德育主任、小学班主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能力与水平。
(二)坚持科研先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
1.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研先导、课题带动、教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在局总课题“区域推进现代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统领下,全面深化我区教育教学改革。
2.全面深化学科课程改革,确立以学科教研为主线,努力创建学科教学特色的发展思路,通过学科教学特色创建活动提升我区新课程实施水平。
3.继续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努力构建多元化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4.继续实践探索公开课、研究课和示范课课前“三不”(即:课前不指导、不铺垫、不试上)的要求,充分展示教师和学生思维的原创性,切实提高常态下课改的质量和效益。
5.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过程治理。努力探索“五个有效”(即教师有效组织、有效指导;学生有效参与、有效体验、有效练习)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抽查、调研、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课改的实施情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时调整和改进课改实施的思路和策略,使新课程改革实验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常态化”的轨道。
6.继续加强对村小教科研工作的治理,积极探索村小教科研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村小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中心小学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经常深入村校了解情况,帮助村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7.加强“学科教学特色”创建的组织和指导
(三)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