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四年级上册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大数的认识”单元的编排不仅结构合理,而且内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选择突出了数学的文化特色。
本册教材与现行教材相比,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册实验教材有两个单元的计算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根据《标准》规定,这些内容是第二学段学生要学习的最为复杂的整数计算知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其中有些图形,如线段、角、平行四边形等,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过。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本册教材是第二学段的开始,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另一方面教材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内容。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本册教材作为第二学段的第一册,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