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1、推进“温馨教室,和谐校园”的建设。围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个核心,强调以教室为主要载体的软环境建设,营造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教育环境。
2、进一步贯彻落实“两纲”。以学校“两纲”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结合学科“两纲”实验项目的实施,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学校“两纲”课内外体系的逐步形成。
3、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认真贯彻市教委关于加强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培训的要求,加大分管德育校长、德育教导的培训力度,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区中(职)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中小学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4、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围绕“迎奥运、迎世博”,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推进学科德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引导青少年学生在与文化同行、与实践同行、与健身同行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二、深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
5、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共同体”为载体,充分发挥3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区示范幼儿园和一级幼儿园创建工作,开展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质量评估,力争市、区示范幼儿园比例达到35%,市、区一级幼儿园比例达到80%以上。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整合实施项目”的研究,制定《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师结构优化方案》。进一步加强与区妇联、区人口计生委的协作,完善区早教指导中心和分中心建设,提高0-3岁儿童早教工作水平。
6、进一步推动小学校际联动与团队合作。发挥4个“教育协作块”的主导、引领作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管理力度,健全教育教学制度。积极探索“中学——小学”教育衔接工作,逐步形成优质、均衡、有特色的小学教育。
7、优化教育“协作链”机制。充分发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在办学思想、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育评价、师资培训、学校文化等方面体现龙头学校的龙头效应,把帮助、带动初中作为加强自身建设,促进自主发展的有力抓手和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协作链”初中的主观能动性,与高中达成共识,定时、定点、定内容地进行交流互动,努力形成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新机制,在不断充实内涵的基础上形成特色,提高综合竞争力。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到98%。
8、深化初、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市、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认真制定和完善学校课程规划、计划及保证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全面实施质量监控,制定科学、客观、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命题、阅卷、听课、评估、指导等),将其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落实教学环节,全面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均衡化水平,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开展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工作。
9、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市商贸旅游学校建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及专业结构的调整。集聚社会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灵活开放、自主发展、职前与职后联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商贸实训中心实体化运作,着力推动其对外开放服务功能的发挥,促进职业教育与发展服务经济相结合。
10、加强民办学校管理。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要求,规范民办学校的管理,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与公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