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增强质量技术监督紧贴经济发展的意识,切实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安全监察三大职能,努力开创人员素质一流、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质量上乘、技术装备先进、综合实力较强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1、坚持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进一步搞好wto知识咨询服务,着力破除国外技术壁垒。
2、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方针,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建立“有限、透明、服务型法治政府职能部门”
3、坚持全面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安全监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大职能,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技术的和舆论的手段,强化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4、强化生产领域的有效监督,管好自己的责任田。
5、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扶优与治劣相结合,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6、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肃、公正、文明、廉洁”执法。
7、积极探索技术机构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质量技术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夯实质监基础。
8、加强行风建设,树立技术监督“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
三、“十一五”工作目标
1、加大宣传力度
(1)加强对《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全区形成人人重视质量的氛围。
(2)围绕质量兴区的主题,加大对扶优治劣的宣传,强化全民参与质量监督的意识。
(3)宣传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同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在全国性的刊物发表宣传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文章二十篇以上。
2、强质监基础工作
(1)实现办公电脑化,设备自动化。
(2)“十一五”末质监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达到本科以上。
(3)形成主动式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
(4)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省一级标准。
3、加强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水平
(1)建立一支既懂法律,又懂业务;既勤政,又廉洁的质量技术监督执法队伍。
(2)投资100万元实现新时期条件下的现代化执法装备。
(3)进一步加强质监基层网络建设,使质监网络向纵深方向发展。
(4)办案正确率达100%。
4、提高我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1)抓好我区医药化工、机械电器、模具塑料、食品罐头等支柱产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提高地域性产品质量。
(2)加强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和管理,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到2010年,实现2个中国名牌、5个国家免检产品、8个浙江名牌、25个*名牌的目标。
(3)认真实施“质量兴区”规划,全面推进“质量兴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