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监管责任,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建立以市长叶海燕为主任、分管副市长邱士明为常务副主任的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市镇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完善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等工作制度,建立市领导暗访督查、“二代表一委员”视察督查的食品安全工作运行机制,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整合监管资源,深化食品“三网”建设。加大“现代流通网”建设力度,加强引导扶持,继续推进规模商场进城、连锁商店进镇、品牌超市进社区、便利服务店进村工程,巩固完善放心店建设,注重发挥放心店的示范作用;严格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责任网络,做到横向块块联合、无缝合作,纵向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通过实行群众监督网络共建、资源共享机制,加强村级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监督员的技能培训和举报激励等工作,积极探索村级监督员队伍的多种功能、多种作用。
3、加强综合协调,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试点。以列入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试点县市为契机,当好政府参谋,分解监管责任,积极稳妥组织协调并推进该项工作,力求在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评价检测机制,健全食品安全评价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奖惩制度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确保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试点考核一役达标。
4、突出重点环节,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结合我市实际,继续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重点突出对水产食品、校园食品、餐饮业、传统工艺腌咸菜等的专项整治,力争每个职能部门解决2-3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整治规范,促进我市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完善举报案件的受理、查处、移送制度,依托社会力量,及时发现和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为运作平台,落实百场电影、百期报纸、百校联动、百企倡议、百村厨窗、百场讲座、百条标语、百封信函等“八·百”措施,广泛开展以食品法律法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食品消费安全放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建立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制度和消费警示制度。构建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网,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定期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检查、检测信息,保障群众消费知情权,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和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强化监管职能,实现药品安全水平新提高
1、强化稽查职能,规范农村药品流通秩序。突出农村市场重点,充分发挥监督网络和96311举报平台作用,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探索稽查人员弹性工作制,加强药械监督抽验管理,加大对隐蔽性涉药违法行为的打击和违法广告监测力度,保障农村用药安全有效。进一步深化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两网”建设,倡导农村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向市内药品批发主渠道采购药品的运行机制,从源头上规范农村药品流通秩序,确保群众用药方便、安全、有效。
2、实施规范建设,深化药品安全分层次管理。强化零售药店药师在岗和处方药凭处方或登记销售的监管力度,加强特殊药品监管,规范委托组织实施的药品零售等市场准入工作,联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村卫生室准入时的药房建设指导力度。全面深入实施药品安全分层次管理。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提高监测质量。
3、推进信用工程,增强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