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联动、企业主动、骨干带动、社会互动”的质量提升与品牌培育工作格局,增强我市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健全品牌兴市工作机制。强化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市质量振兴特别是品牌兴市战略实施的组织协调与督促指导。修改审定并全面实施《*市“十一五”品牌培育发展规划》,争取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质量兴镇(街道)”、“品牌兴镇(街道)”、“品牌兴业”活动,着力推动产业品牌、城市形象品牌、政府服务品牌及区域整体形象实现新的改观。协助市政府抓好镇(街道)质量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落实,调整完善考核细则,并组织富有成效的督查活动。继续加强基层质监队伍网络建设,不断探索发挥这支队伍作用的新方法,提高基层质量监管和品牌培育的工作水平。加强与质量兴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联系协调,建立完善协作体系与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质量激励机制,争取设立“市长质量奖”,对实施卓越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质量效益的企事业单位,授予市政府质量管理最高奖励,并协助市政府组织对成长型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先进企业评比活动。二是完善名牌培育工作体系。继续加强与上级质监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优势企业及产品列入各级名牌产品评价目录。整合全市产业优势、行业特长、龙头企业等资源,排出全市接近评选国家级、省级、台州市级三个梯队名牌产品条件的优势企业和产品,创建名牌产品培育储备库,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帮扶措施。建立局领导与名牌培育企业的重点联系制度,不定期走访征求服务意见及加强培训指导,探索建立“驻厂联系员、监督员”制度,并开辟技术咨询、资料整理、申报推荐等品牌争创“绿色通道”。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攻关、质量赶超和技术创新活动,争取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为争创名牌提供便利条件。今年要力争省级质量赶超项目1个。加强现有名牌产品的证后管理,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现有名牌企业不断扩大名牌效应,鼓励争取更高层次名牌。针对部分具有基础实力的中小企业创牌信心不足的现状,加强正面引导,促其做大做强。今年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各4个、台州名牌产品14个。三是营造质量振兴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信息载体和教育平台的作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地开展质量振兴与品牌推进的教育培训和舆论宣传工作,特别是要准确及时地传递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名牌争创、打假治劣、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最新动态信息;加强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获得质量专业职业资格,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供人才基础。要认真组织实施好“3·15”、“工业经济服务月”、“质量月”等主题宣传活动,以点带面,努力在全市上下营造人人关心质量振兴、人人关注品牌推进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基层,突出服务,全力提升我市经济的运行质量。围绕服务三次产业质量提升,充分发挥质量、标准、计量管理、合格评定等多种手段,以开展“进村入企下基层送服务活动”为抓手,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一是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标准提升、计量保证”工程。加强企业标准信息咨询中心管理和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登记,准确有效地为企业提供标准咨询和更新服务。以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为抓手,积极响应省局提出的“千家企业技术标准提升工程”和“百家企业技术标准战略试点”工作,今年要分别完成4家、1家。积极搭建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和技术标准创新平台,组织引导企业在优势产业领域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高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以贯彻实施iso10012《测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