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桶装饮用水、茶叶、米面制品等食品,强化整治措施,务求整治实效。二是狠抓健康安全类产品安全。按照上级局的部署,统筹安排好玩具、服装、汽车配件、絮用纤维制品、家具、五金饰品、涂料、油漆、装饰材料、洗涤用品等10类产品的集中整治。深入开展电动工具专项整治。加大对强制性认证产品的证后监管力度,确保认证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推进“金质工程建设”,重点抓好企业的电子监管网入网、企业质量信用电子档案建设等工作。确保全市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全部建立质量档案,涉及的9大类69种产品100%入网。实施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将质量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及时向社会曝光,提高质量失信成本。建立完善监督抽检体系,提高抽检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大区域性质量问题倾向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重点安排与人民安全健康密切相关的电器、建材、农资、电机、节能、环保、能源、原材料和自主知识产权等产品的监督抽查。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按照“四不放过”原则,督促不合格企业切实把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铺开相结合,分工负责与联合行动相结合,加大大要案查处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执法打假理念,建立完善一体化行政执法机制,切实加大企业巡查和执法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质量问题,始终保持对制假造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三是狠抓特种设备安全。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第一责任的责任体系,建立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加快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标准化、信息化和精细化步伐。以“隐患排查年”活动为载体,突出冷冻制冰行业、起重机械两项整治活动,确保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和预警制度,重新调整确认特种设备重点监管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完善事故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加大安全监察执法力度,按照逢节必查的原则,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各类游乐设施、电梯、压力管道、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实施“万人安全培训计划”,加强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提高人员持证上岗率。
四、打造“四个质监”,全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打造法治质监、活力质监、阳光质监、和谐质监是加快事业发展的支撑、依法行政的保障、科学管理的体现,也是质监事业的前进方向。通过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质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强法治质监建设。改进执法方式,推行人性化执法,健全“首查不罚”制度。充分发挥消费者监督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以“12365”投诉举报中心为核心的打假举报情报网络,培养和建设打假举报信息采集队伍,增加案源信息量,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为核心,进一步强化行政许可监管工作,重点抓好许可项目的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监督制和责任追究制,注重执法的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认真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加强活力质监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大力营造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技术机构的科技创新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互动,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积极开展《实验室远程检测》课题调研,力争《水泵综合性能测试系统cat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市级科研成果鉴定,切实提升技术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切实提升技术机构的持续创造力。规范内部管理,严格按规范收费、严格按规范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切实提升技术机构的社会公信力。大力加强资质形象建设,确保省水泵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在4月份改造完毕,力争质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