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市”活动的影响力。二是进一步加大品牌培育工作力度。注重对*产业的研究,分析*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实施分类分层管理,制订详细培育计划,落实具体企业和措施,建立健全品牌保护制度,使品牌培育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在制造业方面,在培育水泵、空压机、鞋类、机械等传统产业品牌的基础上,着重发展信号设备、生物医学、食品机械等高新技术产业品牌,加快发展新型建材、电动车、数控机床等新兴产业品牌。在农业方面,巩固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农业新产品开发,着重在水产品、农产品等行业的品牌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在服务业方面,着重在旅游休闲、现代物流等方面开展探索。在区域品牌方面,要重点依托块状经济的集群优势,组织开展块状产业质量提升试点,发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作用,逐步实现由单一的企业产品品牌创建向区域品牌建设转变,形成企业创牌和产业创牌的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区域竞争力。力求今年新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2个,浙江名牌产品4个,*市名牌产品14个。三是进一步强化质量提升工作措施。按照分步实施的要求,今年着重抓好水泵行业质量提升工作,通过确定提升企业,落实提升措施,保证提升效果。在质量提升过程中,要积极推动企业贯彻《卓越绩效管理评价标准》,加强对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大质量”理念,逐步建立起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增强我市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根据企业难点和行业共性问题,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帮助企业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引导调整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模式,实现技术共享,促进质量提升。
三、狠抓“三大安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确保食品、健康安全类产品、特种设备三大安全是质监系统维护经济秩序、全面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也是质监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健全以实现全过程监管为目的、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为核心、以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为要求、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环节为措施、以严格检验检测为主要手段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专项整治成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一是狠抓食品安全。坚持巩固长效,继续履行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按照“两个链条、一个体系、一个网络”的要求,努力建立健全覆盖生产源头到最终消费全过程,包括质量投诉、质量监管、追溯、召回和责任追究在内,多部门联合,全社会参与的产品质量监管新机制,特别是要通过完善索证索票、进货登记、巡查记录、检验记录、产品流向记录等制度,建立较为全面的原辅材料和产品销售溯源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对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食品放心镇(街道)”创建活动。坚持科学监管,对获证的企业,加强证后监管,努力提高获证企业的自检能力;对列入小作坊监管的生产单位,严格控制其产品的流通范围,并引导其走挂靠、兼并、联合取证之路;对“三无”食品生产加工点,采用打扶结合、堵疏结合的策略,开展全面整治。坚持突出重点,针对水产品,在巩固和深化水产品整治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石塘经验,鼓励生产加工单位按照五种模式进行整合提升,并及时总结成效,确保全省水产品专项整治现场会如期在我市召开;针对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商店、小建材店、小农资店、小旅店、小美容美发店、小书店、小菜场、小修理店的产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以农村为重点的“十小”企业质量安全整治行动;针对“两豆”产品,加大整治力度,力争在城区范围内实现“放心豆腐”、“放心豆芽”市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