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商务工作计划 >> 正文
商务厅长商务管理发展计划

稳定增长,积极有效扩大利用外资,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三外联动和内外贸一体化,着力构建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
    根据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按照既正视困难又要加快发展的原则,2009年全省商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商务各项指标增速均要高于全省gdp增速,实际使用外资45亿美元,增长12%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145亿美元,增长15%以上,其中出口力争达到100亿美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8亿元,增长15%以上;对外经济合作各项指标增长15%以上。
    在较为严峻的形势下,要完成上述目标并不容易。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各项业务,利用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商务发展的合力。
    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在努力扩大内需的同时高度重视外需,千方百计稳定出口增长;处理好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既努力扩大利用外资,又要创新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把消费真正启动起来;处理好出口与进口的关系,在努力稳定出口增长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扩大进口,特别是扩大能源资源的进口,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培育新的出口能力;处理好外资、外经和外贸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融合,促进三外联动、协调发展。
    二要创新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切实用足用好国家和省里现有的关于促进商务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争取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商务工作的更多支持。特别要加强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意见》两个文件的研究,准备好项目,积极争取支持,逐一对照,抓好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要在加研的基础上,从鼓励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发展的角度出发,大胆创新,研究制定出台更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不仅商务厅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市县各级商务部门也都要行动起来,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推进政策创新。
    三要搭建好发展平台。要进一步创新形式和方式,更加注重突出实效,充分利用好各级各类经贸活动平台。以5个国家级园区为重点,加强对园区的指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园区在扩大利用外资、承接产业转移和扩大出口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支持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重点承接县、试点县和示范园区的发展,加大申报工作力度,争取至少再获批一个出口加工区、一个重点承接地,努力争取国家对我省重点承接地、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更多的倾斜性支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出口商品基地、外派劳务基地,发挥好基地的龙头示范作用。
    四要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做好基础工作是确保商务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商务发展后劲的基本前提。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要扎实做好项目开发、客户联络、后续跟踪服务、投诉处理的基础性工作,努力使每一个投资商都能满意投资、满意经营、满载而退。要进一步加强与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兄弟部门的协调、沟通,努力构建形成共同促进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要规范机关内部管理,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树立商务部门和商务干部良好形象。
    具体来说,要认真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商务局政协监督计划
       商务局经济普查计划县
       商务局加快培育新兴计划
       商务局加强经济发展计划县
       商务局金融经济运行管理计划
       商务局下半年金融贷款计划
       商务局发展招商管理计划
       商务局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公司计划
       工商局发展商务经济发展计划
       商务局加强农村市场建设计划
     
    县委书记纪委全会讲话
    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
    和改进党作风建设决定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思想宣传总结
    网吧义务监督要点
    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
    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典型事迹材料
    县人大主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市卫生局计划
    商务局年度工作要点
    县区商务系统扶贫工作总结
    李同志在商务工作会上的讲话
    商务邀请函
    商务信函写法及
    商务文书邀请书函
    市商务成本及利用四省边际资
    商务信函写作特点
    商务局发展企业党建交流材料
    商务局加强政治教育交流材料
    商务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