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的转变。
1.全力保证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依照“计划指标珍重点。全力保证全市发展用地需求。加快推进存量土地的充分利用,进一步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切实加强与招商、发改等部门的沟通与配合,及时掌握招商信息,主动参与项目包装,力争在争取省重点指标上实现新的突破。深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努力扩张拆旧建新总量,满足各镇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切实加强对已供土地的跟踪管理力度,确保每个项目均能依照出让合同约定的要求进行开工建设。已竣工的项目,要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制度;对未通过竣工验收的及时下发整改通知,限期组织竣工验收。
2.积极推进闲置土地处置。用地指标日渐趋紧的情况下。进一步巩固效果,扩大效果。对经认定的闲置土地,及时核发《限期动工通知书》并向社会公告;对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经使用权人申请和相关部门审核后可以批准延期;对因资金或市场因素原单位无法继续建设的采取“腾笼换鸟”方式调整给急需用地的项目单位使用;对因项目变化无法开工建设、且未逾越合同约定开工日期两年的通过协商有偿收回偏重新组织出让;对因企业自身因素逾越合同约定的开工日期满两年未动工开发建设,且未申请延期或申请未获批准的由市政府无偿收回后重新出让;对收回后因规划等原因暂时不能重新出让或划拨的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土地贮藏中心收储。此项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镇(区)主体作用,建议政府由市项目推进办牵头,会同市行政中心、建设、财政等部门,共同做好专项调查、分类处置等工作,确保我市闲置土地处置取得实实在效果。
(三)以政府主导为原则。努力促进经营模式的转变
1.稳妥推进土地储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收购贮藏工作。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实际,科学制定土地收储计划,合理确定贮藏土地规模,优先贮藏现有未利用建设用地,对因规划成片调整为经营性用地的一律统一收购储藏。健全完善土地贮藏资金运转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保证收储资金。加强与城建、规划部门的协调沟通和工作的衔接,降低贮藏土地的风险,提高贮藏土地的利用效率。严格依法征地,全面推行征地、弥补、保证“三同步”逐步实现征地弥补由重单纯货币弥补向重多渠道综合弥补安排转变。充分发挥贮藏土地的资产效益,主动服务国有企业改制。加强贮藏土地的管理,对已收储的土地进行必要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减少土地出让后的土地纠纷,做优收储土地的上市环境。
2.提高市场运作能力。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准确掌握市场走势。继续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科学编制供地计划,加大滚动推介宣传,及时发布土地供求及价格信息。抓大宗土地出让的同时兼顾小块土地出让和满足特种行业用地,滚动推出,灵活操作,提高土地资产效益。处置好土地产权、弥补安排等经济法律关系,逐步实行建设用地“净地”出让。合理确定建设用地出让的宗地规模,严格控制开发周期,防止土地闲置浪费。严格挑选拍卖公司等中介机构,发挥中介机构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国有土地使用权上市交易率。
(四)以卫片检查为契机。努力促进执法方式的转变
1.加强动态巡查。规范巡查顺序,创新巡查方式,强化巡查效果。对巡查中发现的各类违法用地行为,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制止,确保有效制止率达到90%以上;对制止无效的要将违法信息及时函告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大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网络体系。
2.硬化执法手段。通过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